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张衡传 >> 正文

 

张衡的一生

张衡生平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有时还要靠亲友的接济.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到社会下层的劳动群众和一些生产.生活实际.从而给他后来的科学创造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当时的南阳是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地区.有[南都"之称.张衡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他自幼刻苦好学.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为后来从事文学和科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家中的经卷典籍慢慢地不能满足张衡的求知欲望了.于是从十六岁开始.他便离乡游学.广结学者名流.他曾到汉朝故都长安一带.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的山川形势.物产风俗.世态人情.后来他又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就读于最高学府--太学.并成为学识比较渊博的学者.当时.地方上曾经推举他做[孝廉".公府也多次招聘他去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
张衡自幼就对文学有特殊的爱好和研究.他的文学作品很多.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如<归田赋>.有的气势磅礴.广写景物.如<二京赋>,有的特色突出.独树一格.如<四愁诗>.<同声歌>等.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二十三岁的张衡应邀回乡出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并在办理政务之余.潜心于文学创作.他以游学长安和洛阳的见闻作为素材.先后花了十年功夫.精心雕琢.反复修改.于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写成著名的<东京赋>和<西京赋>.总称为<二京赋>.为人们广为流传.他画的也很出色.
后来.鲍德调任.张衡便辞职回家.掌握朝政的皇亲邓骘为了笼络士人.几次派人邀请张衡作他的幕僚.以增强自己这一派的势力.但张衡一方面厌恶外戚专权.一方面想专心钻研学问.都坚决地拒绝了.
在张衡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到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他很喜爱扬雄的哲学著作<太玄经>.<太玄经>的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太玄经>里的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给了张衡以很大的启发.
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1年).张衡应征进京.先后任郎中.太史令.公车司马令等低.中级官职.其中担任太史令时间最长.前后达十四年之久.太史令是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候望气象.调理钟律(计量和音律)等事务的官员.在他任职期间.对天文历算进行了精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汉朝时.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已经出现了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又称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伞.地是方的象一个棋盘,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的形质.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等都飘浮在气体中.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个可以转动的空心铜球.铜球外表刻有二十八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球体内有一根铁轴贯穿球心.轴的两端象征北极和南极.球体的外面装有几个铜圆圈.代表地平圈.子午圈.黄道圈.赤道圈.赤道和黄道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凡是张衡当时知道的重要天文现象.都刻在了浑天仪上.
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动转动.张衡又利用水力推动齿轮的原理.用滴壶滴出来的水力推动齿轮.带动空心铜球绕轴旋转.铜球转动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这样.人们坐在屋子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行的情况了.
从公元89年到140年.东汉都城洛阳和陇西一带.共出现过三十三次地震.特别是公元119年.洛阳和其他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大地震.促进了张衡加紧对于地震的研究.他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架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制造的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精确的测知距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发生地震.表明他的精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欧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地震仪.距张衡已经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张衡还创造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侯风仪.又叫相风铜鸟.是在一根五丈高的杆顶安放一只衔着花的铜鸟.可以随着风向转动.鸟头所对的方向就是风向.这个仪器和欧洲装在屋顶上的候风鸡相似.但是后风鸡是在十二世纪才出现的.比起张衡的候风仪晚了一千年.
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而他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张衡请求告老还乡不准.又被调到朝中做尚书.但只任职一年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一岁.
<灵宪>
张衡一生所著的天文学著作.以<灵宪>最为著名.这是一部阐述天地日月星辰生成和它们的运动的天文理论著作.代表了张衡研究天文的成果.它总结了当时的天文知识.虽然其中也有一些错误.但还是提出了不少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独到见解.
例如.在阐述浑天理论的时候.虽然仍旧保留着旧的地平概念.并且提出了[天球"的直径问题.但是张衡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天球"之外还是有空间的.他说:[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就是说.我们能够观测到的空间是有限的.观测不到的地方是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的宇宙.这段话明确地提出了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思想.是十分可贵的.
张衡在<灵宪>中指出月亮本身并不发光.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他说[夫日譬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景就是影.魄指月亮亏缺的部分).他生动形象地把太阳和月亮比做火和水.火能发光.水能反光.指出月光的产生是由于日光照射的缘故.有时看不到月光.是因为太阳光被遮住了.他这种见解在当时是十分新鲜的.也是正确的.
同时.张衡还进一步解释了月食发生的原因.他说:[当日之冲.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这段话的意思是:[望月"时.应该能看到满月.但是有时看不到.这是因为日光被地球遮住的缘故.他将地影的暗处叫做[暗虚".月亮经过[暗虚"时就发生月食.精辟地阐述了月食的原理.至于[在星则星微"一句.说的是星星碰上[暗虚"就隐而不见了.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星星距地球极为遥远.又大都是发光的恒星.不象月球一样属于行星.因此没有任何一个星星会进入地球的影子之中而失去了光芒.这是张衡的不足之处.这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水平下.古人的研究不可能作到尽善尽美.今人也一样.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可能将事情作的绝对正确.但一定要最大程度的正确反映客观现实.
此外.张衡在<灵宪>中还算出了日.月的角直径.记录了在中原洛阳观察到的恒星二千五百多颗.常明星一百二十四颗.叫得上名字的星约三百二十颗.这和近代天文学家观察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
在张衡的另一部天文著作<浑天仪图注>里还测定出地球绕太阳一年所需的时间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这和近代天文学家所测量的时间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字十分接近.说明张衡对天文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张衡传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张衡的一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贾谊论(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张衡传》
    张衡传及译文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总结
    语文知识点(张衡传)
    张衡传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张衡传》教案
    十六、张衡传
    教学反思:“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
    《苏武传》文言知识梳理练习(教师用)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人教必修4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学反思
    《张衡传》课后练习辅导
    张衡传-----文言文翻译
    <<张衡传>>同步练习
    《张衡传》学案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中国东汉科…
    喜雨亭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文言文翻译|《张衡传》(节选)译文
    张衡传 ——范晔
    《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张衡传》原文及最佳翻译
    《张衡传》文言知识梳理练习
    《张衡传》《李贺小传》
    张衡传基础知识
    《张衡传》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课堂…
    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题解·注释·…
    答谢民师书(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日喻说(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方山子传(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石钟山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张衡传学习任务
    张衡传之知识点梳理
    《张衡传》赏析
    张衡传教学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原文·题解·注…
    答司马谏议书(原文·题解·注释·译…
    伤仲永(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游褒禅山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同学一首别子固(原文·题解·注释·…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复习导学案
    《张衡传》教案及练习
    张衡传(鲁人版高一必修)
    《张衡传》教案2
    《张衡传》优秀教案
    张衡传 复习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教案
    《张衡传》教学设计
    《 张衡传》 《 祭妹文》教案
    超然台记(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张衡传》(节选)译文
    人教必修4《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的教学反思
    《张衡传》教案设计
    留侯论(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张衡传》说课稿
    读孟尝君传(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张衡传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张衡传》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课…
    《张衡传》教学设计
    《张衡传》教学设计3
    《张衡传》简案设计
    《张衡传》说课稿(鲁人版必修)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