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①[初日]早上的太阳 ②[禅房]僧人的房舍 ③[磬]qìng 和尚念经时敲的乐器 译诗: 清晨,我步入古寺瞻仰。 高高的林梢头, 沐浴着朝阳的辉光, 蜿蜒的小路渐渐通向幽僻处, 忽见花木繁茂, 禅房就在花中央。 岚光催起鸟儿宛转歌唱, 清潭将人心的污垢涤荡。 深山万物呵, 静得没有其他声响, 只有钟罄的一脉余音, 在晨空中萦旋回荡。 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 ,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译文原文赏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