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现在“对对碰”的双方改变了。我代表皇帝,你们代表群众。我们互碰、互帮,谁先来?
生22:请问皇帝,你已经派了两个臣子去看了布料,他们也对你进行了汇报,你为什么还要去呢?
师:因为我心里痒痒呀!你想,我那么爱穿新衣服,我既不关心军队,又不喜欢去看戏,只喜欢穿新衣,每一天每一点钟,我都在更衣室里嘛。
生23:请问,当你看不见衣料时,你心里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也说“难道……”?
师:哎呀,这个问题我请我的亲友团帮忙回答一下,请你好吗?
生24:皇帝心想“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后来他用了两个“难道”句,表明他也是自以为地位高,认为这事难以相信。
师:哦,我与大臣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愚蠢,只不过我更用了一个词——
生:“骇人听闻”。
生25:请问,你去看时,为什么要带一大批圈定的随员,包括两个看过布料的臣子。
师:我可偷偷观察他们的表情,看看他们谁看不见布料,那可是我下一次罢免官职的对象啊!你们是不是认为我特狡猾呀?
生26:你穿衣服时,为何要两次扭腰身?
师:笑我丑态百出是吗?(出示幻灯片:皇帝在镜前“穿衣”)
生27:有个小孩说你“没穿衣服”,后来大家都说你没穿衣服,你为什么还要游到底?
师:这个问题还真不好答,请你帮帮我,好吗?
生28:你的心是虚的,但又不愿承认,硬撑着游到底。
师:哦,我是一个不愿轻易接受事实真相,接受真理的人。我真是一个——
生群:爱虚荣,又狡猾又虚伪的人。
师:现在,轮到我发问了。请问,第20段中,两位官员在介绍布料时,为什么“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生27:因为他们以为别人很聪明。
生28:因为他们认为别人可能不像他们那么愚蠢。
师:哦!就是这两个臣子最愚蠢!
生29:不,因为他们相信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看不见,承认自己愚蠢。
师:哦,原来都是一群不说真话的人呀!请问群众,在35段里,你为何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为何要重复“有一个小孩子说”,这不是啰嗦嘛?
生30:这表明不是他说的。
师:好虚伪呀,这样可双保险,错了,是小孩子说的;对了嘛,更好。这个平常的句子也具有不一般的意义呀,今后阅读时可不能让这样的句子“溜走了”。
生31:因为这些人都是虚伪的人。当时的
社会就是虚伪的。(师转身写“骗子”)只有孩子一个人讲的是真话,他是天真的、单纯的人。(师转身写“纯真”)
师:有什么话还想说吗?让我们走进“聊吧”吧!
出示幻灯片:骗子,我们偷拍了你们策划时的录像带——
小朋友,你使
我想起了……
安爷爷,
我想对你说……
稍稍酝酿一下,任选一个对象,聊聊吧!
生33、34:我们选的是骗子,我们录下了他们策划的过程。(上台演示)
生33:哎!兄弟,这些日子手头没钱了,搞点钱吧!
生34:怎么搞呢?难道去抢银行吗?
生33:那不行,会杀头的。
生34:这样吧,不如我们到皇宫去搞吧!
生33:到皇宫,那更危险了。
生34:你听我说,皇帝不是爱穿新衣服吗?
生33:那又怎样,我们又不可能帮他做新衣服。
生34:你说对了,我们就可以帮他做新衣服。
生33:你犯糊涂了吧!我不是告诉你我没钱了吗?哪来的钱给他做新衣服。
生34:我们可以不花钱,假装给他做,他还要给我们不少钱哩!
生33:别!这被别人知道了我们做假,是要杀头的。
生34:不会,我们就说愚蠢的人,不称职的人是看不见衣料的。
生33:皇宫里里外外这么多人,难道没一个人揭穿我们?
生34:放心,现在谁不说假话?更何况每个人都要顾自己的面子。[全场热烈鼓掌]
师:这段录相带真精彩,我们好像确实得了一点“启示”,你说是吗?(对着提此问的同学)还有要聊的吗?
生35:我找的是小朋友。小朋友,我佩服你敢说真话的勇气,你没有顾虑,不怕别人说你愚蠢,你的纯真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起来一次我说了真话,别人诬陷我,打击我,最后真相大白了,我才清白了。
师:祝贺你,祝贺你坚持了一份纯真,愿你永远做说真话的人。
生36:小朋友,
我想起有一次我对妈妈撒了谎,与你比起来,我真不好意思。
师:相信你今后一定会做一个诚实的人。
生37:安爷爷,你写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确实是有教育意义的。(师:哦,夸张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我明白了你是为了反映当时都说谎的
社会现象才写这个故事的。
师:哦,
我想起来了,安徒生有一次说过,他写的童话不光是给孩子看的,怪不得纪念他的都是些成年人哩!哎,好像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但课堂不是消灭问题的地方,让我们带着问题出课堂吧!
[出示幻灯片:带着问题出课堂,今天还有皇帝、大臣和官员吗?]
下课!谢谢同学们!
教学反思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安徒生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童话作家。这一故事的内容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加上
现代传媒的多样及快捷,学生已从多种渠道了解并熟知了故事内容,如何让学生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安徒生以讽刺之鞭所鞭挞的封建王朝的虚伪、无耻,及其代表人物“皇帝”的骄奢淫逸、爱慕虚荣,感受孩子说真话的纯真可佩,从而受到情感、人格的熏陶渐染,又能在欣赏安徒生极尽夸张、想象之能事的故事演绎中学习、品味精妙含蓄的语言,提升阅读品位及能力,并从而爱上“纸质文本”的阅读,便成了我设计及教学本课的出发点。
我认为以上的实录在以下几方面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1.充分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中开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碰撞和探究。改变了过去完全由
教师设问,学生奉命回答的教学模式。
2.让“知能”线与“情感”线交融并进,结构了整个学习过程。本课的“知能”线很明显,就是学习品味语言的方法。我摒弃了“先讲方法”或最后“讲”方法的传统习惯,而是组织了富有
童趣又富有内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悟、自撞,教师不时的一句“你们深入到了词、句!”“这个不起眼的词语还这么有意思呀”或“这么个平常的词还有这么深的意义呀”等都为后面归结学习方法进行了“过程积累”。此外,在认识人物形象及接受情感熏陶这一主线上,也避开了“贴标签”、“抄结论”的教法,而是让它贯穿于文本学习之中。如
教师相机插话:“你的心里还一波三折哩!”“你真虚伪”、“你们认为我是不是特狡猾”等等,均起到了“过程”渐染的作用。但是,课时稍显紧张,最后与“小朋友”的对话还未让学生尽兴,是个遗憾。
[作者通联:武汉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