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江山李白蛇山旅游分类:旅游生活
黄鹤楼濒临长江之滨,雄踞武汉市武昌区的蛇山(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之巅,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齐名,号称“江南三大名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有幸出差至湖北武汉,在回归之前抽空登上蛇山去找寻小时候课文中的黄鹤楼,一睹向往已久的风采。这次美丽、愉快的黄鹤楼之行令我难忘!
这是李白题写的“壮观”二字。
这位诗仙觉得黄鹤楼用“壮观”来形容还不够,于是就多加了一点。500x375(-0,-0)
唐朝著名诗人崔颢题写的千古名诗浮雕——《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就是名闻天下的黄鹤楼,巍峨秀美,富丽堂皇,造型别致,有“天下绝景”之称。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只是用于军事方面观察了望的岗楼。相传吴主孙权深信“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此而来),故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逐渐演变为名胜景点。1700多年来,历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了7次,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成的仿清建筑。
黄鹤楼的背面:“楚天极目”
这是底层大厅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关于黄鹤楼有充满神奇色彩、美丽动人的传说:以前有一位以卖酒度日的辛先生,为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天,一位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道士前来光临。辛先生不因此而有所怠慢,热情接待,并不收分文,而且一连半年都是如此。道士为了感谢辛先生的千杯之恩,临别时,随手在墙上画了一只美丽的黄鹤,酒客拍手即下来起舞。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跨上黄鹤飘然而去。辛先生为感谢及纪念这位帮他致富的仙翁,便在此盖了一栋楼,取名“黄鹤楼”。这则神话故事,除了说明黄鹤楼命名的由来之外,还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酒店的主人辛先生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帮助,成为巨富。
二楼陈列着从唐、宋、元、明、清,直至今日黄鹤楼的变迁模塑,历代的黄鹤楼形态各异,各朝皆不相同,体现了各自的建筑风格。
墙上用大理石镌刻着珍贵的历史文献——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三楼是崔颢、李白、杜牧、白居易、贾岛、陆游、张居正、岳飞、陆游、杨慎、张居正、张继、黄庭坚、陈贽等历代名人墨客的“绣像画”,他们曾先后到此游乐,吟诗作赋,画像旁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这幅挂毯再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原址在蛇山黄鹤矶头的黄鹤楼,面朝波涛滚滚的长江。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
这里的几幅壁画描绘的是黄鹤楼曾多次毁于天灾人祸,饱经沧桑的历史。
黄鹤楼外看五层,实则九层,暗含“九五”之数。
登上顶层,凭栏四望,视野开阔,大江两岸的秀丽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楚天极目”的场景吧!远望长江,突然联想起大诗人李白为送友人去扬州时写的那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但现在除了“惟见长江天际流”外,已找不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或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境了。这是观看武汉全貌最佳的地方。此时,三镇风光为烟雾所笼罩,好像蒙上一层神秘浪漫的面纱。引桥通向武汉长江大桥,远远望去是龟山和电视塔,一片迷蒙。“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是伟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