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赏析浩瀚君《黄鹤楼记》

大凡读过“浩瀚三记”(岳阳楼记,丹霞亭记,黄鹤楼记)的人都知道,该君文笔很是了得。“三记”都用精炼的现代语言写成,无古语,是现代文言文。其《岳阳楼记》一出手就赢得阵阵喝彩,赢得了“势如奔龙,舞若丹凤”的美誉,见《赏析浩瀚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丹霞亭记》也赢得满纸珠玑,带人如临仙景赞誉,而《黄鹤楼记》则“试问普天下有哪座楼能当得了浩瀚君这篇文章的气派,唯有黄鹤楼,也只有黄鹤楼配得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称得起黄鹤楼了。”见附文。我要说的是浩瀚君《黄鹤楼记》,正如“liudalian”所说“这篇《黄鹤楼记》着实非同寻常”,一口气读下去,全文音韵铿锵,朗朗上口。中间两段又成对仗,一仄一平,仄韵用“气”声,读此段擂起关西大鼓不及其威,打起虎头大锣不及其壮。声声“去”仄,咬牙切齿之声,更显苍凉悲壮。平韵用响亮的“真”声,更显风扬内外。
精通诗词和声律的人,能不能看出该文格律精湛的端倪?我反复研读几遍,发现“看此春秋胜地”这一段声律与“兰陵王”词律许多相似,句法字数也有许多巧合。“念伊年岁悠深” 这一段我就不说了,让那些词律精通者去捉摸吧!有一点可以肯定,写《黄鹤楼记》的罗烈烈精通诗词文赋和楚辞,信笔拈来,浑若天成,遣字用词,每每料人所不及。该文确是诗词文赋和楚辞的高度聚合,文中音韵声律着实了得。“liudalian”对罗烈烈《黄鹤楼记》的点析,甚有过人处。 现将去原文贴出于下。
闲情偶寄于湖心亭


赏析罗烈烈《黄鹤楼记》
该文作者:liudalian 该文来源:人民网

偶读浩瀚君《黄鹤楼记》,觉得该文有张有驰,大气磅礴,是篇难得佳作。该文发表后不到两天就被大江南北好多网媒转载或日记博客贴出。在此之前,写黄鹤楼者不少,但真正把黄鹤楼气派写出来,向世人以无以辩驳的说服力证明黄鹤楼乃天下第一名楼,居江南三大名楼之冠的诗文,可以说是零。试问普天下有哪座楼能当得了浩瀚君这篇文章的气派,唯有黄鹤楼,也只有黄鹤楼配得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称得起黄鹤楼了。
这篇《黄鹤楼记》的作者是谁?文章的正文有罗烈烈、浩瀚君。我带着好奇搜索这两个名字,发现三月份后该作者有不少作品,三月份以前没发现。恕我直言,这篇文章不是一般人写得出来的,不可能是位新手。要知道,网络的普及至今没多少年,过去和现在的文献资料很多不在网络。我反复检索了过去的报刊杂志和图书文献,发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名罗烈烈、浩瀚的作品在全国文坛很活跃,文笔很是了得,论文很多。九十年代初大型丛书《中外文化新视野》有该作者,全国有十多个省的报刊杂志出现过该作者,作品内容涉及很多门学科,不仅是诗词歌赋,音韵声律,文学书,连阴阳五行,算命术,周易都有,我在贵州九十年代初经香港出版的书刊里找到该君在作品的一点简介:“罗烈烈,号浩瀚,广东人,文化程度:大学后两年,中山大学”。奇怪的是94年后消声隐迹,今年3月份相隔15年后又重出江湖。如果九十年代初的罗烈烈、浩瀚和现在的罗烈烈、浩瀚君同是一人的话,那么,以他十八年前的功力,写诗作词和写此《黄鹤楼记》,可说是信笔拈来,不费吹灰之力。不过,读其十八年前发表的〈万物一源二质论〉〈意境论〉〈浩瀚诗话〉〈大小李杜〉〈苏辛苏黄〉〈山水和田园〉等等,不难发现,一个笔调:秀口慧心,俊逸潇洒,文章的特点:密不透风,疏能跑马。尤其那说理性文章,大有贾谊〈过秦论〉的气势。我为什么花这么多篇幅来考证这位作者呢?为因这篇《黄鹤楼记》着实非同寻常。
千百年来,人们知道黄鹤楼,更多的是从崔颢的呻愁诗得知,以为那黄鹤楼就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在唐代永泰年间虽有阎伯理作《黄鹤楼记》,但记中除了“上倚河汉,下临江流,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外,再也看不出有什么气势使黄鹤楼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楼。显然,阎伯理《黄鹤楼记》若与王勃《腾王阁序》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相较,人们会得出腾王阁是天下第一楼的结论来,因为在王勃笔下的腾王阁远比阎伯理的黄鹤楼气派得多,也比范仲淹的岳阳楼更有气势。自唐以下,在黄鹤楼留下墨迹的文士不少,但都是些即兴送酬诗或词,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首送别七绝诗而已,压根儿就没写到黄鹤楼的真正风貌。那么,黄鹤楼有什么大不了,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楼呢?
我们来看看浩瀚君的《黄鹤楼记》。
《黄鹤楼记》,全文618个字,抽去中间两首格律诗词,实是506字。就这506字,把两千年黄鹤楼的气派史诗般托出,形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面。全文用精炼的现代语言写成,向世人浓厚地透出作品的时代气息。这篇文章最早见于4月10央视网,同日公开发表于红袖添香
文章一开头,一句话“两千零八年,浩瀚君秋游黄鹤楼”,把时间、地点、人物、经历都交代清楚。一个游字,可不仅仅是黄鹤楼,还有后一句的“看武昌,观两汉”, 这里的 “两汉”,不是指西东两汉,而是指汉口汉阳。看到什么呢?八个字“车来船往,业兴人旺”。业,泛指百业。
在武汉,有两个观光胜点,一是汉口电视塔,一是武昌黄鹤楼。有人说电视塔好看观,也有人说是黄鹤楼。作者力劈众议,毅然断定:全武汉市的最佳名胜就是黄鹤楼,并以非常简练的语言指明了黄鹤楼的具体位置。“凌鹄岭,瞰晴川。控龟蛇,扼江汉。”作者惜墨如金,仅用十二个字,就把黄鹤楼写得气势磅礴了。鹄岭,古时有很多鹄鸟在此生栖,所以也称鹄岭。晴川,指汉阳。龟蛇,指汉口龟山,武昌蛇山。江汉,指汉水和江汉平原。一凌一瞰,一控一扼,形成工整的对仗剑阵,足见作者的文字声律功底。一句“巍然耸立,气势宏煌“,又是一对四言律对,把黄鹤楼的气势推向高峰。为何说黄鹤楼“气势宏煌”呢?两方面,一是“楼上放眼河山,光华璀灿”,一是“浩浩长江,吞吐远方”,这就大大地超出“烟波江上”的意境和胸襟了。崔浩的“烟波江上”给人是消沉的感觉,浩瀚君的“浩浩长江,吞吐远方”给人的是奋发的力量。浩浩长江,自巴峡流武汉是吞,自武汉泻江东是吐,一吞一吐,生动极了,暗合武汉的经济人文。“北接京津,南尽广深,西通渝蜀,东连苏沪。”京津,北京和天津。广深,广州和深圳。渝蜀,重庆和四川。苏沪,江苏和上海。
“看此春秋胜地,三国争递,古往今来,乃由书记”。春秋胜地,多事而又引人入胜的地方。三国争递,三国,魏蜀吴是了,要把这四个字说透彻,得讲一个晚上的故事,妙就妙在“争递”两字,文意不深,只要熟读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南下克荆州,赤壁大战刘备得荆州,诸葛亮三气周瑜,关羽单刀会鲁肃,陆逊偷袭烽火台,关羽败走麦城,吕蒙设伏擒关羽,刘备兴师伐孙权,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就能知道浩瀚君“三国争递”四字之妙了。“古往今来,乃由书记”承上面“春秋胜地,三国争递”的文意,意思是说从古到今,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大事,都由书籍记载得清清楚楚。我发现,该文发表后两天,作者把“乃由书记”改为“绵典书记”。绵,绵帛;典,典籍。绵典书记与乃由书记意思基本相同,只不过“绵典书记”直观易解,“乃由书记”曲折难明罢了。古往今来,是什么乃由书记呢?连承上面的“春秋胜地,三国争递”,当然不可能是无关紧要的鸡毛雨蒜皮的事,而是类似三国争递的惊心动魄的大事。只要有相当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南北朝对抗,朱原璋与陈友谅,清军与南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这一幕幕一锤定江山的大事,不都是在黄鹤楼眼皮底下发生吗?至此,能不为浩瀚君的一句“春秋胜地”所折服吗?
“山围水绕照斜阳,三江浪起。怒涛汹涌打楼城,樯帆摇晃天际。”打开谷歌卫星地图,看看武汉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貌,就会惊叹发出:好一句“山围水绕照斜阳,三江浪起。”“怒涛汹涌打楼城,樯帆摇晃天际”。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大大地强化了武汉这一春秋胜地的雄伟气势。三江,长江汉江和湘江。“楚天阔,扬万里,英姿焕发王气。醉观故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赏析浩瀚君《黄鹤楼记》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阎伯理的《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记阎伯理   所属朝代: 唐代 …
    文言文赏析:《黄鹤楼记》(阎伯理)
    阎伯理《黄鹤楼》教学设计
    原文-黄鹤楼
    黄鹤楼(阎伯理)课文简析
    黄鹤楼
    阎伯理黄鹤楼
    黄鹤楼阎伯理
    阎伯理《黄鹤楼》阅读赏析题
    和黄鹤楼有关的名作
    与黄鹤楼相关的历代诗词
    黄鹤楼的历史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黄鹤楼⑴送孟浩然⑵之⑶广陵⑷
    黄鹤楼教学设想
    《黄鹤楼送别》教学偶思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徐善俊执教实录黄鹤楼
    黄鹤楼众说纷纭谈教学
    阎伯理《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阎伯理翻译?
    黄鹤楼 译文
    《黄鹤楼记》《于园》原文
    《黄鹤楼》教案
    比较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与阎伯…
    文言文赏析:《黄鹤楼记》(阎伯理)
    黄鹤楼【唐】阎伯理
    黄鹤楼登临之遐思
    中国历史上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苏教版七(下)《黄鹤楼》同步练习
    《黄鹤楼》解释、翻译、赏析
    文言文训练之《黄鹤楼》
    《黄鹤楼送别》备课之路
    阎伯理《黄鹤楼记》的译文
    天下奇观——黄鹤楼景观欣赏
    黄鹤楼简介、沿革、特色、风景区 建筑…
    阎伯理《黄鹤楼》原文和译文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教…
    黄鹤楼记
    〈黄鹤楼记〉译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由《黄鹤楼》…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历史文明
    黄鹤楼建筑简介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后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