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黄鹤楼送别》备课之路

一、文包诗体裁的文章该如何教?

高万同老师有一文章,节选,发在这里:

“文包诗”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中。短文大都编成一个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它不光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恰当的部分(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自然地引出要学习的古诗,而且根据古诗的内容和儿童学习的需要,简明生动地介绍与这首古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配合插图进行形象的再现,对古诗中个别比较生僻的词语和费解的诗句,也相机作出贴切自然的通俗解说。“诗”是“文”的故事中心和思想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实践证明,“文包诗”的确是古诗教学中一种具有多种教育功能的好课型。

首先,它以平实浅近的短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学生读了故事短文进而学习古诗,就好比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梁,很容易登堂入室,进入佳境。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难为易,为儿童自学古诗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其次,它以一篇完整的阅读课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必须像阅读其他课文一样,首先认真读好课文,借助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捕捉有效信息,学习课文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然后借短文研读古诗,领悟诗的丰富内涵,接受美的熏陶。一篇课文,既读文,又学诗,可收一箭双雕的功效。

再则,学生在读文学诗的过程中,势必要“文”、“诗”对照,寻找文与诗的内在联系,了解古诗写作的来龙去脉,探索理解古诗丰富内涵,体会古诗句法结构特点的方法,这就可以多角度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综合效应。

基于以上认识,我以为在设计“文包诗”课型的教学时,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几点:

一、初读课文,明白意图,定向感知

初读课文前,先要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课型的基本特征。要使学生明白,这类课文第一是要介绍一首古诗让他们学习;第二是对古诗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读了这些说明,就能帮助他们学好这首古诗。然后让学生选准角度、定好方向进行初读。除了要求他们像对其他课文一样认真进行“正确认读”之外,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初步发现“文”与“诗”的联系,主动寻找借文学诗的途径和方法,预测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程度,明白学习的难点所在。

二、精读课文,“文”、“诗”对照,突破难点

精读课文时强调“文”、“诗”对照,要抓住短文中与古诗联系紧密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并与古诗诗句对应比较吟读,找到内容意境上的联系和语言表述上的差异,由此突破学习上的难点。比如第二册第24课《咏华山》,短文第二自然段中写:“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与其对应的诗句则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里对古诗句意的解释,没有采用呆板直译的方法,而是巧妙地换一种说法来说明。学生反复对比诵读,不光可以顺利地领悟诗句含义,而且能充分感受古诗句式结构的奇妙和母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变,接受语言结构美的熏陶。

三、熟读课文,借文赏诗,兼收并蓄

前文说过,“文包诗”课型用以“包”诗的短文,不是对古诗有关背景资料的枯燥罗列和对古诗诗句意义的平板直译,而是精心创作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集资料性、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的精美散文。它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拐棍,而且自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阅读教材。因此,我们不仅可以“借文学诗”——凭借短文的浅显叙述去理解古诗艰深难懂的诗句;还可以“借文赏诗” ——凭借短文对古诗意境的形象描绘,进一步展开语言想象力,深入挖掘、品味、鉴赏古诗内在的意蕴美、情境美和语言音韵美;更可以边读文、边吟诗,两相参照,诗文共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比如第九册第20课《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与李白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完美结合。短文对“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孟“仰望蓝天白云”,“远眺江上景色”“依依惜别”的生动场景的描绘;对“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尽头”,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的情境的细腻刻,的确是十分精彩的。如果仅仅把它作为理解古诗的“拐棍”,用一下就轻易丢掉,是很可惜的。如果把它作为一篇美文,与古诗一块进行反复赏读、吟诵、玩味,不但能拓宽、深化对古诗意境的领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向时可以从短文中学习语言、增强语感,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这就收到了读文学诗的双重功效。

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提及,长期阅读“文包诗”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比阅读其他课文更具有实用性。所谓“真实的阅读”,是指为需要、为实用、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而不是把课文仅仅当作“例子”进行“模拟”实践的“阅读练习”。“文包诗”课文,是实际指导学生真实地从阅读中获取对于学习古诗有用的信息,寻找学习古诗的途径与方法,所以,指导阅读“文包诗”课文,要突出其“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黄鹤楼送别》备课之路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阎伯理的《黄鹤楼》译文
    黄鹤楼记阎伯理   所属朝代: 唐代 …
    文言文赏析:《黄鹤楼记》(阎伯理)
    阎伯理《黄鹤楼》教学设计
    原文-黄鹤楼
    黄鹤楼(阎伯理)课文简析
    黄鹤楼
    阎伯理黄鹤楼
    黄鹤楼阎伯理
    阎伯理《黄鹤楼》阅读赏析题
    和黄鹤楼有关的名作
    与黄鹤楼相关的历代诗词
    黄鹤楼的历史
    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
    黄鹤楼⑴送孟浩然⑵之⑶广陵⑷
    黄鹤楼教学设想
    《黄鹤楼送别》教学偶思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徐善俊执教实录黄鹤楼
    黄鹤楼众说纷纭谈教学
    阎伯理《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阎伯理翻译?
    黄鹤楼 译文
    《黄鹤楼记》《于园》原文
    《黄鹤楼》教案
    比较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与阎伯…
    文言文赏析:《黄鹤楼记》(阎伯理)
    黄鹤楼【唐】阎伯理
    黄鹤楼登临之遐思
    中国历史上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
    苏教版七(下)《黄鹤楼》同步练习
    《黄鹤楼》解释、翻译、赏析
    文言文训练之《黄鹤楼》
    赏析浩瀚君《黄鹤楼记》
    阎伯理《黄鹤楼记》的译文
    天下奇观——黄鹤楼景观欣赏
    黄鹤楼简介、沿革、特色、风景区 建筑…
    阎伯理《黄鹤楼》原文和译文
    第十四课《短文两篇》--《黄鹤楼》教…
    黄鹤楼记
    〈黄鹤楼记〉译文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由《黄鹤楼》…
    《黄鹤楼》导学案
    黄鹤楼-历史文明
    黄鹤楼建筑简介
    《黄鹤楼》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后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