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窦娥冤 >> 正文

 

关汉卿的巧妙妥协 ——谈《窦娥冤》的结局

窦娥冤》是关汉卿悲剧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史朝代更替,风云变幻,但它凭借娴熟的笔法、成功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浪花,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旧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吸引人去欣赏,去思考。

《窦娥冤》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权者昏庸腐败、菅人命的丑恶,对善良勇敢的劳动人民给予了深刻同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卷。关汉卿的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们欣赏作品时,一方面肯定关汉卿出色的写作才华,另一方面也对他情节安排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理解和争论,尤其是结尾窦娥鬼魂显灵、清官平反的情节安排,更是人们长久争论的焦点。

我则认为,关汉卿的结局安排是一种妥协—— 一种巧妙的妥协。

众所周知,中国人信奉中庸之道。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追求团圆,追求圆满,追求真、善、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终究战胜邪恶”,中国人无法理解西方戏剧中所谓的“残缺的美感”,更不能接受黑白不辨、是非颠倒。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的古典文学作品无论其情节多么复杂,人物命运多么坎坷,最后总会云开雾霁,柳暗花明,皆大欢喜,就像安徒生的童话一样,最后总是会来上一句: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百姓的审美情趣,也是作家们普遍的创作倾向。

其实,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离经叛道”之作,比如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它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但是结局却是张生抛弃了莺莺,仕途顺利,另结新欢。不过它的传播并不广泛。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把它改成了张生与崔莺莺“永远生活在一起”的美满结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直到王实甫在此美满结局基础上创作出《西厢记》后,张生、崔莺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才更为人所称道。暂且抛开创作年代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不能否认,大众追求完满的审美情趣阻碍了《会真记》的流行和传播。

唐传奇等书面语形式的文学作品尚且遵循民众的审美情趣,更何况元杂剧这样面对市井街头的演出形式呢?窦娥善良、坚强、孝顺、勇敢,是符合当时社会价值标准、道德完善的人,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如果就这样蒙冤死去,绝对是对民众情感的打击。然而,关汉卿毕竟是一个思想深刻的斗士,他创作《窦娥冤》,目的就是想通过窦娥的遭遇来控诉当时那个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窦娥冤情的形成是一个社会悲剧,窦娥这样完美的女性尚且遭受厄运,更加强了作品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批判性。但是,考虑到民众的审美情趣,关汉卿必须创作一个沉冤得雪的圆满结局,去削弱它的悲剧性,所以他无奈地妥协了。

但是,在结尾鬼魂出场、清官平反这看似圆满的安排中,有一些细节问题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从而让我得出关汉卿即使妥协,也是一种巧妙的妥协的结论。

首先是鬼魂问题。冤案昭雪的方式有很多种,吸引人注意到这是冤案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窦娥赴刑时发的三桩誓言一一应验,在民间一定会激起很大反响,流传甚广,从民间的传说中得知冤情就是一种很合理的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借助鬼魂呢?为什么一定要蒙冤的人自己为自己申冤呢?

这是关汉卿巧妙的一方面。

人一旦陷入极端无助的境地,往往哭天抢地,寄希望于天地鬼神,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记述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善良无辜的百姓,没有能力去抗争、去改变,一旦出现灾难,就求仙拜神,等着青天开眼,惩恶扬善。每当我们看到这些情景,我们总是会心生同情,同情百姓的悲惨遭遇,同情百姓的无助孤苦。但是,民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为什么受压迫的民众不团结起来去抗争呢?为什么要寄希望于虚无缥缈之处却不相信自己双手的力量呢?

关汉卿在其他作品如《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谭记儿等塑造的都是不满于自己或她人被压迫的命运而奋力抗争并最终赢得自由的形象。这些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远不如窦娥悲惨,为什么她们明白“最有效抵抗厄运的办法是自己人救自己人”,窦娥等人就不明白?蔡婆婆出去讨债,窦娥独自在家想起自己悲惨身世时说“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受冤屈打时喊的是“天哪!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在刑场上也只是“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虽最后对天地公平产生怀疑喊出了“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时代强音,却仍旧是“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而明知事情真相的蔡婆婆也只在窦娥临死前喊出一句“天哪,兀的不痛杀我也”罢了。最后窦娥的鬼魂出场,引起了窦天章的注意,冤案才得以昭雪。如果窦天章没有注意到呢?是不是窦娥最后的无力抗争也以失败收场?窦娥在抗争,但她的抗争在旁人的冷漠和软弱面前是那么苍白无力,形单影只,落地无声。

关汉卿在这里表现的不仅是民众寄希望于神灵的愚昧,也揭露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软弱。我国受封建统治数千年,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即使是元代这样重商抑农的社会,小农思想仍旧占主导地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别人有冤屈,我又能怎么样呢?大家都在受苦,能凑合就凑合吧,好死不如赖活着呢。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也可见一二。

关汉卿表面上制造了一个完美结局,看似满足了民众的审美要求,实际上却从细节上向纵向延伸,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命运共同抗争,深化了戏剧的主题。

其次是窦天章“清官”形象的塑造。

窦天章自述“老夫自到京师,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只因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表明他清正廉洁,是来查看有无冤案、贪官污吏的。但他在察看文案时:

“一起犯人窦娥,将毒药致死公公。我才看头一宗文卷,就与老夫同姓,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他罢。我将这文卷压在底下,别看一宗咱。”

因为是“问结了的文书”,就弃置一旁,那么如果真有冤情,岂不永无昭雪之日?他“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的职责岂不如一句空话?如果这样就可以称之为“清正廉洁”,那当时政治之黑暗可见一斑。

窦娥鬼魂显灵后,仍旧是三番四次后才引起窦天章的注意。第一次:

[魂旦翻文卷科,窦天章云]

  我剔的这灯明了也。再看几宗文卷。一起犯人窦娥药死公公。

[做疑怪科,云]

  这一宗文卷,我为头看过,压在文卷底下,怎生又在这上头?这几时问结了的,还压在底下,我别看一宗文卷波。

窦娥鬼魂见未生效,第二次出场:

[魂旦再翻文卷科,窦天章云]
  我剔的这灯明了,我另拿一宗文卷看咱。一起犯人窦娥药死公公。呸!好是奇怪!我才将这文书分明压在底下,刚剔了这灯,怎生又翻在面上?莫不是楚州后厅里有鬼么?便无鬼呵,这桩事必有冤枉。将这文卷再压在底下,待我另看一宗如何?

此时窦天章已经意识到事情可能有冤屈,却仍旧是“将这文卷再压在底下,待我另看一宗如何?”,直到最后窦娥现身表明身份,窦天章才开始了解事情真相并为之昭雪。昭雪时有一句话也很引人注意,他对蔡婆婆说:“我便是窦天章。适才的鬼魂,便是我屈死的女孩儿端云”。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果屈死的不是她的女儿,他会不会如此尽心尽力为之洗刷冤屈?

通过对窦天章洗刷窦娥冤屈过程的描写,表面上塑造了一个清正廉洁、执法严明的青天大老爷形象,实际上仍旧是从细节描写中让读者对所谓“清官”形象产生质疑,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思索。这是关汉卿巧妙的妥协的第二方面体现。在实际上强化了批判的力度,更深化了窦娥的悲剧意义。

综上所述,《窦娥冤》结局的安排是关汉卿以满足民众审美心理为妥协的幌子,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关注民生大众前途命运的忧国忧民情怀,进行巧妙的安排,使主题更深化,批判更深刻,悲剧意味更浓厚,使《窦娥冤》成为流传万年的千古绝唱,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享有里程碑式的盛誉。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窦娥冤,关汉卿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关汉卿的巧妙妥协 ——谈《窦娥冤》的结局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新窦娥冤
    《窦娥冤》课堂实录及练习
    《窦娥冤》课堂实录、点评及反思
    关汉卿《窦娥冤》(全部)
    关汉卿《窦娥冤》原文
    东海孝妇与关汉卿的《窦娥冤》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
    《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中《东海孝妇》的典…
    《窦娥冤》电子教材
    《窦娥冤》整体把握
    《窦娥冤》问题探究
    《窦娥冤》关于练习
    世界悲剧 “千古绝唱”——关汉卿杂剧…
    《窦娥冤》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窦娥冤》教学建议
    《窦娥冤》有关资料
    《窦娥冤》参考图片
    关于元杂剧
    关于宫调
    关于窦娥“三桩誓愿”的思考
    窦娥艺术形象分析
    维护社会的公正性──读关汉卿的《窦…
    《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冤》生字注音
    《窦娥冤》教学设想
    《窦娥冤》赏析
    《窦娥冤》多音字辨析
    《窦娥冤》形近字辨析
    《窦娥冤》字词解释
    《窦娥冤》中心意思
    《窦娥冤》结构分析
    《窦娥冤》写作特色
    《窦娥冤》写作特点
    《窦娥冤》人物形象
    《窦娥冤》教学建议
    《窦娥冤》学法建议
    《窦娥冤》第四折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杂谈
    “多元有界”:新课标下语文经典多元…
    《窦娥冤》教学的生成
    窥一斑而知全豹,抓主干而舍枝叶──…
    那一堂《窦娥冤》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悲剧 “千古绝唱”——关汉卿杂剧…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问题探究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