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娥冤》教学设计
|
四川省绵阳市普明中学 黄平科 【思考领悟】 1、认真阅读剧本,想一想:造成窦娥悲剧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能看出关汉卿的悲剧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他是如何展开悲剧冲突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结合《窦娥冤》等作品,谈谈你对这句关于悲剧本质的论断的认识。 4、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具有“本色”的特质,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的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服务,同时又丰富多彩,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意阅读体味。 【鉴赏评价】 《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悲剧作品之一,它典型地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悲剧意识和高超的悲剧艺术。悲剧的本质是什么?美学家见仁见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恩格斯指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鲁迅先生则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窦娥冤》,我们都会被主人公窦娥的命运所震撼。 这正是关汉卿悲剧艺术成功运用的结果。 造成窦娥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等都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因素。除此之外,自觉的伦理道德精神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甘受命运的摆布和对命运的抗争、对皇天的信任依赖和对天地的诅咒等一系列矛盾的性格元素也是造成窦娥悲剧的内在因素。可见关汉卿对窦娥悲剧的探索是多方面的。总之,他善于用“清”与“浊”、“善”与“恶”、“刚”与“柔”、“贫穷”与“富贵”等种种对立因素去概括社会矛盾和斗争,而始终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官府衙门及其昏庸的官僚。 作家采用渐次展开悲剧冲突的形式,让主人公一步一步被卷入冲突的漩涡,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成亲,又死去丈夫,后来又被无赖张驴儿诬告,昏官桃杌太守刑讯逼供,为保护婆婆免受刑罚,屈打成招,冤死刑场,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后用冤魂显灵的方式申诉冤屈,终于借助已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史的父亲昭雪冤狱,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一系列的悲剧冲突的展开,作家充分发挥了偶然性的作用。讨债人与借债人之间、救命的人与被救的人之间的冲突,窦娥和蔡婆之间的性格冲突,窦娥和张驴儿之间的冲突……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巧妙结合的结果。作家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避免简单化,而是从诸多侧面去为悲剧冲突高潮的到来创造条件。如,张驴儿一心想霸占窦娥,而刚烈的窦娥执意不从。作家并未直接去表现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冲突,而是设计了张驴儿阴谋陷害窦娥的情节。而巧合的是,阴谋的见证人不是别人,而是当初要勒死蔡婆的赛卢医!这个开生药局的赛卢医怕害人性命的勾当败露,而将毒药给了无赖张驴儿,一个惊天的杀人阴谋即将实施,窦娥的悲剧不可避免,戏剧冲突的激化就在瞬间!似乎非常偶然,其实一切都按必然规律在发展。 总观全剧,关汉卿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以血淋淋的场面,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昏官和赃官当政的封建衙门对平民百姓的残酷压迫,生动鲜明地刻画出黑暗时代的统治者扼杀一个善良柔弱女子的生命的大悲剧,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王国维先生认为,《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应用拓展】 一、基础演练(共25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2分)(答案见题内括号) ⑴ 楔子(xiē) ⑵ 盗跖(zhí) ⑶ 哥哥行(háng) ⑷ 罪愆(qiān)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6分)(答案见题内括号) ⑴ 端的有个谁问、有谁偢(究竟) ⑵ 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指多次审讯。推,推求;问,审问) ⑶ 只合把清浊分辨(应该) ⑷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 ⑸ 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 ⑹ 你道是暑气暄(暖) 3、《窦娥冤》是我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作者是关汉卿,他 与 、 、 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其中《 》《 》和《 》等都流传很广。(3分) 4、元杂剧是元代的代表文学样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折,每折包 括 、 、 三部分。角色有 、 、 、 等。(4分) 答案: 3、郑光祖 白 朴 马致远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 4、曲 词 说白 科 旦 末 净 杂 5、对课文第三折【滚绣球】的语言分析及其艺术感染力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A、本段或直抒胸臆,或套用俗语,或质问,或慨叹,艺术感染力极强。(3分) B、两个“天地也”,是无可奈何的呼告,是含悲带恨的嗟怨。 C、对比、对偶的运用,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强烈,有力地抨击了社会的黑暗。 D、本段语言凝练而又明白如话,节奏感强,深刻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案:B 6、下面是第二折的三处科白。读后说说你对楚州太守桃杌有怎样的认识?(4分) ⑴ “我做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来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下官楚州太守桃杌是也。”(桃杌上场时的自我介绍) ⑵ “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见张驴儿和窦娥上,跪地所言) ⑶ “人是贱虫,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选大棍子打着”(张驴儿诬告窦娥药死自己父亲,窦娥争辩后,张在一旁又恶言中伤,桃杌太守所言) 参考答案:上面三处科白,直接暴露了桃杌太守见钱眼开、草菅人命的丑恶嘴脸以及残忍歹毒的本质。(意思对即可) 二、精段精练(16分) (正旦唱)[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那?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 (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 (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7、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窦娥临死前发下的三桩誓愿。(3分) ① 。② 。③ 。 答案:①血溅白练②六月飞雪③亢旱三年 8、对下面几个典故涉及的人物或朝代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苌弘化碧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望帝啼鹃 A、汉代苌弘 战国邹衍 汉代杜宇 B、周朝苌弘 战国邹衍 汉代杜宇 C、汉代苌弘 春秋燕惠王 宋代蜀王杜宇 D、周朝苌弘 春秋燕惠王 宋代蜀王杜宇 答案:B 9、剧中窦娥临刑时所发出的三桩誓愿,从内容和所表现的窦娥的思想感情方面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3分)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因果关系 D、条件关系 答案:B 10、下面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娥即将被问斩之际,仍惦记着婆婆,不忍心让婆婆看见自己被拉去“餐刀”而难过,提出“往后街里去”,这表现了她作为女性“孝”和“柔”的一面,唯其如此,更显出其“冤”,更令人悲痛。而三桩誓愿则表现她“刚”的一面。刚柔相济,使人物刻画血肉丰满,耐人寻味。 B、联系【滚绣球】这支曲子和三桩誓愿看,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也反映了作家思想上的矛盾和历史的局限性。作家不能从根本上救民于水火,除祈求天地鬼神别无他法,只能用迷信的手法表达自己变更现实的愿望,也借此表达人们惩治邪恶的理想。 C、窦娥的第一个誓愿,是要让人们立即知道自己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意在让上苍也做出反应,证明自己的冤屈;而第三个誓愿已不仅是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是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斗争锋芒已经指向了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窦娥面对冤屈,没有忍气吞声,而是强烈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并且要证明给别人看,要给使自己冤死的昏官以惩罚,这充分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 D、[耍孩儿][二煞][一煞]三支曲子分别表达了三桩誓愿。皆用生动活泼的口语,写来如行云流水,舒爽晓畅,本色自然,鲜明地体现了关汉卿戏剧语言的风格。王国维先生评价其语言是“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堪称的论。 答案:B、(“迷信的手法”错误) 11、请将“六月飞雪”的出处一段文字,译成现代汉语。(4分) 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太平御览》) 译文: 。 参考答案: 邹衍竭尽忠诚侍奉燕惠王,(燕惠王的)近臣却在燕惠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燕惠王就把他打入狱中,他仰望苍天而哭,苍天为之感动,炎夏五月就下了霜。 三、拓展训练(19分)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几支曲词。阅读这些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尚书云〕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尚书云〕陛下,咱回朝去罢。〔驾唱〕 [川拨棹]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你管燮理阴阳,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滴千行。美人图今夜挂昭阳,我那里供养,便是我高烧银烛照红妆。 〔尚书云〕陛下,回銮罢,娘娘去远了也。〔驾唱〕 [鸳鸯煞]我索大臣行说一个推辞谎,又则怕笔尖儿那伙编修讲。不见他花朵儿精神,怎趁那草地里风光?唱道伫立多时,徘徊半晌,猛听的塞雁南翔,呀呀的声嘹亮,却原来满目牛羊,是兀那载离恨的毡车半坡里响。 12、填空:(2分)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 》、纪君祥的《 》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成为我国元曲的四大悲剧。 13、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 。 参考答案: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像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 14、这几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 。 参考答案: 对仗:如[七兄弟]一曲中,“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两句,“散风雪”对“动关山”;“旌节影”对“鼓角声”;“悠扬”对“悲壮”。对仗工稳且极熨贴,节奏感强,韵脚响亮。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如[梅花酒]这支曲子,将后一个分句的第一个短句重复前一个分句的第二个短句,回肠荡气,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5、对节选的这几支曲子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元人杂剧常以“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喻文臣武将。[得胜令]一曲中“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几句,借汉元帝之口,对满朝文武大臣进行了冷嘲热讽,不由得想起历史上有谋略、勇任事的英雄。要是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物辅佐,怎会蒙此奇耻大辱? B、面对娘娘出塞和亲,剧中的朝臣尚书不仅不觉蒙羞,反而劝皇帝“不必挂念”,“咱回朝去吧”。这就更加激怒了汉元帝:“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这里的“放丝缰”、“鞭敲金镫”也是元朝习俗,当时蒙古兵得胜回朝,以鞭敲金镫发出响声庆祝胜利。此处意为,送娘娘出塞和亲也算胜利吗?有什么鞭敲金镫的理由呢?对文臣武将是谴责,对汉元帝自己则是讽刺。 C、《汉宫秋》的唱词哀婉曲折,意味隽永。作家以文人骚客之心度君王之腹,以抒情的笔调细致绵密地描绘了汉元帝对昭君的思念之情。汉元帝送别昭君之后的几支曲子[七兄弟][梅花酒][收江南]慷慨悲凉,缠绵悱恻,为我们勾画了完整的、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马致远杂剧创作既富于气势又质朴自然的艺术特色。 D、[鸳鸯煞]一曲写出形神凄怆的元帝对昭君的思念之切,在凝神痴想中,误把北去的毡车的声音,当作了大雁南归,传来了昭君的音信,透过这一错觉造成的心理意象,人们又深一层地透视了由对昭君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而引发的汉元帝心灵的振颤,宣叙了难以言状的情愫。 答案:C、(“质朴自然”错,应为“讲究文采”) 【学习活动】 查阅资料,研究关汉卿悲剧艺术的风格及塑造悲剧形象的艺术手法及其特色。 参考书目: 1、《关汉卿戏剧论稿》(钟林斌著)1986年9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2、《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著)1996年6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3、《性格组合论》(刘再复著)1986年7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课文链接】 元杂剧的形式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只有个别例外。每折包括若干场次,其时间、地点可自由变换。不少杂剧还有“楔子”,篇幅短小,一般用于剧首,以交待故事的由来;也有用在中间,起前后连接的作用。元杂剧的剧本由曲、白、动作组成。曲词主要用来抒情,按曲牌规定了一定格律,但可加衬字,有的还可增句。白包括对白和独白,主要用来交待和叙述。人物的情态和舞台效果,称作“科”。 元杂剧的角色包括旦、末、净、杂四类。其中旦又有正旦、贴旦、小旦、搽旦的区分,末中又有正末、副末、小末、外末之类,净中又有净、副净之别,杂中又有卜儿、孛老、徕儿、孤等等。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关汉卿,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窦娥冤》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窦娥冤》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窦娥冤》教学杂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