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B >> 邶风.静女 >> 正文

 

冷眼看教改

    我是教书的,过去叫“臭老九”,确切的说是教语文的“臭老九”。虽只教了几年语文,但是现在经常给语文老师服务,协助他们进行新课改,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云云。但我觉得新课改只是一场闹剧,最大的失误便是盲目追求形式的突破,技巧的创新。而语文教育深受其害,因为他背离了人文,带来的恶果便是学生精神家园的沦丧。
        语文的定义是什么?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换言之,语文只是一个载体,要传递给学生的是文字与话语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却忽略了这一点,大肆要求形式与程序。公开课一定要是讨论的,老师至多是讲十五分钟的,生字词是不可少的,多媒体是最有水平的,最后皆大欢喜”的,但问问学生却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我不能这么干,因为这是会害死人的。
        和科技素质一样,人文素质也是国民的基本素质。国民人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教育。可事实上,现行的语文教育在人文上早已失位。我们的学生可以非常熟练的划分段落,可以一字不漏的默写课文,甚至可以考到很好的分数。可有多少学生完整地阅读四大名著,知道林语堂的文章也是无比美妙,了解文革是这个民族的灾难。面对严峻现实的拷问,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不能否认语文教育的惨白与虚弱。新课改在形式和手段上的新是好的,培养学生对母语的兴趣的初衷也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赞成牺牲语文本身的育化功能。
        为了程序与形式,很多老师放弃了对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为了热闹所以讨论,要求讨论所以作秀。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为了所谓的好课大肆浅薄。三年灾害的故事可以是生动有趣的,生字词的读音是以讨论半小时。文革的反思是不需要讲的;学生是无能的,同情与怜悯是不懂的;社会现实断不可碰,这是容易误导学生的。
        改在何处?新在哪里?如果只是为了噱头,失败便是注定的。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邶风.静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冷眼看教改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