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四个方面可以看出,经过在实践中的探索,已初步构建了“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参与活动,自主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未完待续)
五、研究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也使教师转变了观念。学生方面:从原来上课时才来学习课文到自觉预习课文;从原来课堂上教师留下一些时间给同学思考,一些同学不习惯,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到主动要求老师少讲些,多留些时间给他们思考、讨论;从原来只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回答,到自己独立钻研、质疑问难;从原来只应付课内有限的几篇课文到主动阅读语文配套教材及有关的课外读物;从原来做作业的思考分析题时喜欢从有关资料抄现成答案到喜欢写思辩性、研讨性、创造性的作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己大大提高。教师方面:由原来小心谨慎地在下课前留下时间给学生还得布置一些思考题,到课堂上的大胆放权,甚至把整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讨论、发表意见,或者有的课干脆由学生充当小教师上台讲课。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变化,是因为学生已有了自主学习意识,乐做学习主人;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听转变,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叶澜),相信学生的潜能。教学观念
发生变化,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
2、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学生反映,以前想学而不太懂得怎样学,是懵懵懂懂的学。现在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较为系统、多样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能够独立阅读、独立学习。作为一所区级面上普通高中,我校的生源素质较低(市一中、区重点中学录取后才由我校录取,属三类生),但经过实验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1999—2000学年度,本人任教高三毕业班,该年度高考所教班级语文成绩平均分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700分以上1人,600分以上14人,600分以上人数超过区重点中学普通班的人数,接近重点班的人数。2000一2002两个学年度分别任教高一、二年级,所任教班级期未考语文成绩见下表:
班级 学年统计量数
2000-2001学年 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本人所任班 67.5 89.3 9.4 71.4 94.6 11.5
同年级其他班
(平均值) 62.9 81.2 6.5 63.1 83.5 6.9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习,所任班级的语文成绩比其他班级有明显优势,且呈上升趋势。
六、研究的结论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二)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了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潜力能够更好地发掘出来。
(三)学生自主学习必需有教师的指导;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只能是无序的、低效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高。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关系。
(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综合性的,需要从思想认识、方法技巧、智力、非智力素质等方面去培养,需要有理论的指导,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训练。
(五)本课题的研究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学生的智力品质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自主学习的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人也应不断加强有关理论的学习。(续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