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培育,让课改之花灿烂
|
精心培育,让课改之花灿烂 ——榕城区课改实验工作总结
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林杰辉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深入的一个标志,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人才,今天的课程决定了明天的人才、后天的社会。揭阳市榕城区于2002年秋季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区,“摸着石头过河”已走过了一学年的路程。经过了怀疑、担心、理解、试一试、大胆探索、初尝甜头的艰难历程,如今,课改之花已在榕城各实验学校开放。 一、校本研究——提升实验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而我区原有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参差不齐,相当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就无法顺利完成课改实验的任务。只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新的课程理论来武装教师的头脑,才能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适应课改实验的新要求。根据“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我们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在内容上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前者侧重于从宏观上使实验教师了解课改的背景、意义,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后者侧重于从微观上了解课改各学科的性质、特点、基本理念。在形式上有集中培训、小组讨论、个人自学、观看录相、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力求多样化,讲求实效性。在时间上有实验启动前和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在层次上有国、省、市、区、校等的培训。 在实验过程中我区逐渐形成了“以校为本”的培训学习研究特色。我们认为:教师成长的土壤在学校,如果实验区各学校都努力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那么,实验教师的素质将会在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中提高。这是一种更实在、更持久、更有效的培训方式,主要做法是:㈠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新课程带来了新变化、新问题、新困惑,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已难以胜任,需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疑点共解,资源共享,这是课改以来各实验学校总结出的一条最为普遍的成功经验。如真中分教处数学组的老师在教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在无教具、无配套资源、无教“立几”和“三视图”经验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在“展开与折叠”中,一位教师想出利用小孩玩具中的泡沫拼图来做教具;在“几何体的切与截”中大家纷纷想出各种材料:用黄瓜做成圆柱体,萝卜做成圆锥体,冬瓜切成正方体、长方体;在“转盘游戏”中,有的老师建议利用光盘,有的建议利用锅盖等,集体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难题。“面对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全新的教学法、全新的评价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首先自身必须多一些合作交流与切磋探讨”道出了全区大多数实验教师的心声。㈡案例教学。面对新课程该怎么教才好?需要有一些案例来供大家研究、借鉴、反思。各实验学校把对教师的培训具体落实到课堂上,通过案例这种形式引导教师进行研讨,受到了教师的欢迎。如“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实验教材最富创意的设置,却也是最难教好的。真理中学林丽平老师执教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她以“一条主线三大板块”对这一课做了新颖、创意的设计,一条主线是“反对战争、呼唤和平”,三大板块是“你说我说,众说纷纭话战争”、“你吟我唱,声声相应诵战篇”、“你议我评,见仁见智论和平”。整节课有小品表演、吟诗写句、问题探讨、放声歌唱等,融语文、政治、历史、音乐等学科于一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声光影来创设情景氛围,最后在放飞和平鸽和齐声高歌一曲《让世界充满爱》的高潮中戛然结束。这是一节新理念、新方式、有创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的成功展示,博得了108位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也给听课者以很好的启示。㈢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得与失,并举行交流,互相启迪,共同提高。校本培训成了提升实验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与课改同行”、“与新课程一道成长”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外显为实验老师的实际行动。实验教师的课例(教学设计)在国省市各级获奖,如红旗小学罗燕老师执教的《四季》获全国优质录像课一等奖,北市小学陈晓珊老师执教的《家乡的功夫茶》获省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 二、以生为本——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学习方法的革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一年来,我区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努力转变教学方式,逐步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转变,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㈠备课时重点备学法。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要是备课时没有提前考虑学生如何学,上课时的以“学”为主很可能就会落空。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除了历来提倡的吃透“两头”、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定教法之外,特别提出要备学法。也就是说,备课时重点应放在学生如何学上,不要单纯考虑如何教。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就可能会找到好方法,有时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就会冒出来。我们通过加强检查逐步引导教师备课时重点备学生、备学法,将“教案”变成“学案”。㈡上课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哲学角度说,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自觉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亲密伙伴。他们注意师生互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一个利于主体性发挥的平台。教师“导”的目的更多的是为学生创设好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问”是课堂上经常运用的,教师们努力提高“问”的质量,尽量避免“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更多的“问”没有唯一答案,而是多元化的,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个性的发挥。实验老师更加关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问”,其他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不再是课堂提问的龚断者,这种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讨论式教学更成了老师们喜欢使用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对话者。北门小学一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给每四名学生分一袋写有数字的动物卡片,让学生动手实验,边摆卡片边口述,还让学生自己选择一组同学从不同角度写出四道算式,由于没有规定数字,因而算式就不一样。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派代表交流答案。还拓展延伸开去,让学生说出本地区的邮政号码、自家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号码,相互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在实践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象这样鲜活、新颖的课例还很多。以生为本,使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可喜现象,充满了生机活力。 三、以研促改——科学探索课程改革新路子 课程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单凭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需要借助教育科研才能确保课改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没有科研的介入,实验就难免要多走弯路;科研促进了课改实验的有效开展,为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区以课题为龙头,科学探索课改实验的新路子,目前我区共有国、省、市各级课题10个。如我区的省一级学校红旗小学的课题《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小学生音乐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申报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厅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省一级学校真理中学的课题《如何构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手段》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策略》的子课题。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我区在这方面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实验教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从多种角度去评价学生,并更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省教育厅刘育民副厅长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科教学水平,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我区的省一级学校邱金元纪念小学的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着重研究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景教学、愉快教学、合作学习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努力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方面的优势,追求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此外,还有语文科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实践》申报省中语会“十五“科研课题,英语科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历史科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等科研课题已被市批准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有力地促进了课改实验的开展,并把课改工作引向了深入;更重要的是促使了教师向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很多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在国、省、市各级刊物发表、获奖。 一年的课改使榕城区的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师生两个“变”: 1、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角色。随着实验的进一步开展,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实验教师的观念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观方面:过去是以“教”为中心,对知识点务求讲深讲透,着力点在于学生“学会”;现在是以“学”为中心,“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注重学法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指导掌握学习方法上下功夫,重视能力的培养,着力点在于学生“会学”。在学生观方面:过去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过分强调统一要求,教师于学生而言是绝对的权威,教学迷失于“无学生”的状态;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认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心中有学生”。在质量观方面: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现在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潜能的发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观念的转变也带来了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合作者、引导者……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封闭式、接受式、单一式的。学习的空间是课堂,学习的对象是课本,学习就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现在,“自主·合作·探究”成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对疑难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上网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一个问题有多元化的答案;对自己确实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懂得通过与同学讨论、合作来解决。迈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开放性的学习。新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机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求知、自我发展,课堂学习成了学生人生中一段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虽然,过去一年的课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去正视和反思。 在主观方面: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担心实验会影响升学率,不那么热衷新课程实验,实验区各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一些老师对课改实验心里不以为然,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没有用心去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很多想法和教法仍是传统的那一套;一部分家长耽心实验区的教材与非实验区不同,中考怎么办?升上高中之后与非实验区学生一起学习是否会不适应?进而想到高考怎么办? 在客观方面:教学设备设施不配套、课程资源不足、资金缺乏、大班制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真正确立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改实验的开展。 思想认识方面有赖于长期的、经常性的、深层次的学习、培训、宣传,使课改得到认同,深入人心。客观方面有赖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努力去改善条件、创造条件,但一些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只能去理解。只有正视困难,迎接挑战,积极谋为,科学探索,才能让课改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灿烂。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邶风.静女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精心培育,让课改之花灿烂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报告 |
下一篇文章: 《诗经》爱情诗美质浅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