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杜甫(教案)

曹操,西取刘璋。亮佐刘备开基创业,后辅刘禅济美守成,故云两朝开济。《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即所谓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联当中,作者充满了感叹、敬仰。“英雄”兼指古往今来天下一切有志于为振兴国家民族而奋斗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没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夭折的无穷遗恨。中唐王叔文改革失败,念着这两句诗,唏嘘泣下。北宋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无限感慨地吟着这两句诗,三呼“过河”而逝。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农业民族相比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在武力上稍逊一筹,但是先进的文明却也催生出一些具有伟大精神、傲岸不屈的人物,如留胡节不辱的苏武,如怒发冲冠、横枪立马的岳飞,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如以三千人马独守扬州孤城力抗十万清军、宁死不屈的史可法,正是这些英雄支撑起我们民族的天空。
二.《登高》
此诗作于夔州。
背景介绍:
759年,杜甫来到成都,760年春建草堂。两年后即762年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史。严武与杜甫为好友,对杜甫多有接济。762年四月,严武奉诏回京,杜甫送至绵州,时剑南兵马时徐知道叛乱,不能回成都,暂留绵州,不久至梓州,秋末接家人至梓州。764年春,杜甫携家由梓州往阆州,拟由水路出蜀。闻严武再尹成都,遂重回成都。六月,严武荐杜甫为节度史署参谋,检校工部员外朗。不到半年,厌倦幕府生活。765年正月,辞官回堂闲居。四月,严武死,失去依靠,五月,携家离开成都,买舟东下,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766年至夔州。夔州都督柏茂林多有帮助,于第二年迁居夔西,经营那里的四十亩柑橘园,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雇人耕种,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同时进入创作的一个丰收期,在夔州近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名篇即作于此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先看对仗,极为工整,当句对。
再看语言,极为精炼。十四字之中写到“风”“天”“猿”“渚”“沙”“鸟”,六事六色。
再看句式,一字一顿一换,句式结构与所写景物达到契合无间的程度,渲染出秋气来临的紧迫之感。
风急――听觉 天高――视觉 猿啸哀――听觉
以上均为仰视
渚清――视觉 沙白――视觉 鸟飞回――视觉
以上从俯视到仰视
秋风扑面而来,肃杀、急迫,极目所见,高天在上,猿鸣耳畔,沙渚在下,鸟转空中,所见所闻所感,人立刻被卷入这无穷无尽的秋意之中。
但不局促,为何?注意押韵,用“灰”韵,有回环流转之感。另外,所选皆是当时当地典型景物,未见如何阔大,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同。而借视角的变化来见出阔大:仰――俯――仰,仰见天高,俯见沙白渚清,俯仰之间,关怀生出,最终归于仰视,视野重又开阔。景物繁多,亦见视野开阔,视野开阔,见胸怀博大。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二句写秋景,承“风急”而来。
上二联言景,情在其中。
“鸟飞回”,在无边秋意之中,鸟亦失途;残齿暮年,人生无路,不亦如此。
落木潇潇,长江滚滚。生命老去,无可奈何。悲,不是悲哀,是悲壮。人生似江河,江河似人生。生命的老去,无可奈何,如眼前滔滔而逝的江水,尽管人生在老去,但毕竟还是人生,“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正如滔滔江河,虽然东逝,毕竟还有不尽的后续流水。但尽管后来不断,绵绵不绝,毕竟仍要流走。生命本身尽管辉煌,尽管还有一腔热望,但毕竟不再是青春放浪,不再是纵情高歌,人生!流水!让人激动,让人无奈;让人无奈,又让人激动。正如东坡所言“人生如梦”,辉煌壮丽,不过一梦,尽管一梦,却曾辉煌壮丽。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眼前景转入眼前身
万里――漂泊,地远 ――悲
悲秋――时之凄惨 ――悲
作客――羁旅 ――悲
常作客――久旅 ――悲
百年――齿暮 ――悲
多病――衰疾 ――悲
台高――迥处 ――悲
独登台――无亲朋 ――悲
此八重悲是层层累加,似滚雪球,力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由前所言,至此下得“艰难苦恨”一语,沉痛之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不尽悲哀,方有此语。有艰难苦恨,自然两鬓霜繁。忧时伤世,忧生伤己,无穷烦恼,欲借杯酒暂消,而杜甫时因肺病戒酒,欲饮不能,又添一恨。真真是无限悲慨。
虽为悲秋之作,虽为伤怀之篇,却因景界壮博而阔大深沉。
章法:
首联(起):登高所见,扣题。
颔联(承):秋景秋色,深重。
颈联(转):毕生之苦,情思。
尾联(结):目下之愁,根由。
句法:句句皆对,句中自对,流畅自然。首联一、二句分起颔联一、二句;颈联上下句分起尾联上下句。

三.登岳阳楼
伟大人格与完美技巧的结合
此诗为漂泊两湖所作。
背景介绍:
大历三年春(768),杜甫举家离夔州,乘舟出峡,暮春抵江陵,晚秋又由江陵去公安。在江陵和公安,他都过得不舒畅,人情淡薄,贫困潦倒。这年暮冬,他终于离开公安。岁暮,来到岳阳,泊舟岳阳城下。衰病漂泊,战火未息,感叹身世、伤悼家国,他登上岳阳楼,写下这千古绝唱。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慕名已久,于此可见洞庭之美,于此可见对山河一片热爱。
今上:夙愿得偿,一件乐事。
早有耳闻,为何没有得偿所愿?漂泊半生。为何漂泊半生?山河破碎。为何山河破碎?不遇明主。国运艰难,哪里有这番赏景之心!这乐与悲、喜与愁,交错纠结。这一“昔”一“今”,何其痛也!
这一年杜甫五十七岁,如果是青年时代的杜甫来到这八百里洞庭会如何?《望岳》《登兖州城楼》为侧证,意气风发,壮志豪情。而眼下的杜甫暮齿残年,百病缠身,会说什么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裂。湖在楚之东,吴之南,若中分之,故曰“坼”。
此老究竟此老,如此身世道眼前景,竟然壮阔伟丽。
远远望去,浩瀚的洞庭湖将广大的吴楚二地分割开来,天地日月星辰浮于水面。
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孟诗自有特色,一平面一立体。空间的广大二诗皆有表现,不分轩轾。杜诗气象过之。即在空间的三维之外,立出历史这一维度。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字易下,“有”字难得。一身病痛,只有孤舟相伴,何其衰也!此联言登楼所引个人身世之感,跟上两句,一景一情,一大一小,一阔一狭,似极不相称,极不相干,其实不然。因为境界空阔,在一定情况下,往往能引起或加强人们的飘零孤独之感。比如北朝民歌:“念吾一身,飘然旷野。”便是例子。增加这“一身飘然”之感的不是别的,正是那无边的“旷野”。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困守长安时,患上肺病和恶性疟疾,在成都时,又患风痹,到夔州后,病况加重,右臂偏枯,左耳也聋了,牙齿也一半落了,到这时,正是一身病痛。“老病”非虚语。也正因上联之阔,托起了此联之狭,如两镜相照,互辉互映。“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正同此理。(但《登岳阳楼》以两联表现,而此诗以一句包容,前者更丰满些)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结语极难。“前半写景,如此阔大,转落五六,身世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楚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
从两面解:
章法:想象中的转场。亦虚亦实。
内容:关怀国运。
总结:
沉郁顿挫
深沉的忧思。读杜诗,首先感到情思的深沉浑厚。无论他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困顿的生平;无论他诗忧念国家安危,还是感慨人生、思念亲朋,他的感情都是阔大深沉的,让人感到他的忧思是那样的执着深广。他的感情不是清澈小溪,不是明净湖泊,而是潜伏着巨大波涛的大海。他的诗句之中,都蕴含着一种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厚积的感情力量。
他的诗有着一种悲壮的情调。悲虽极悲,却不凄凉,不感伤,而是壮大。它把人带进一种悲壮的、阔大的感情境界里。
杜诗沉郁顿挫的特点还表现在百转千迴、反复咏叹的抒情方式上。《秋兴八首》
后世影响
伟大作者总是在他们的诗篇中表现着志意与理念,同时用他们的
毕生来实践着他们的诗篇。杜甫正是如此,“一饭未尝忘君”“杜诗有句皆忧国”,还是王国维的那句话,“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二.杜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写出这些出色的诗句,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一种典范意义。
就风格内容而论,从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杜诗从内容上无所不包,既有忧国忧民的血泪之作,又有玲珑剔透的写景名篇,风格既有优美,又有壮美(五更鼓角声悲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案和教学实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杜甫(教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访兰》
    杨修之死
    台阶
    信客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二)
    《我的信念》教案
    《童趣》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一)
    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8.《人生寓言》导学稿1
    端午的鸭蛋
    云南的歌会
    敬畏自然
    满井游记
    春酒
    吆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父母的心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小小的船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2)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1)
    《伟大的悲剧》教学方案
    《松鼠》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第六册《屈原列传》学案
    七年级下册——我看鲁迅——综合性学…
    《松鼠》教学简案
    七年级下册——我看鲁迅——综合性学…
    《冰心诗四首》导学案
    《纸船 寄母亲》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实录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5讲)
    《我看鲁迅》值得商榷
    我看鲁迅——读《朝花夕拾》有感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枣核》教学设计
    吆喝
    《草》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新闻两…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
    200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当一次…
    《人生寓言》课堂实录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
    《纸船 寄母亲》教案实录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山中访友
    《雷电颂》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学…
    加了一句话(教案)
    8.《人生寓言》导学稿
    “汲取歌词创作方法精炼优化作文语言…
    七年级下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病梅馆记》的研究性学习设计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
    芦花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简案)
    唐雎不辱使命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
    《珍珠鸟 》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
    《范进中举》课堂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教案)
    《真正的英雄》教学方案
    《三首》教学设计(《卫风·氓》《秦风…
    《登上地球之巅》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 蔚蓝的王国》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实录
    积累运用一
    爱莲说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芦花荡
    《说“木叶”》教案
    夸父逐日
    短文两篇——《夸父追日》《两小儿辩…
    再塑生命
    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与实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看我这样教《庄周买水》
    《星星变奏曲》教学案设计
    隆中对
    《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江城子密州出猎
    《松鼠》教学设计
    中国认失掉自信力了吗
    敬业与乐业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学…
    《沁园春 雪》教学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学…
    羚羊木雕
    《窗》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
    《说“屏”》教学设计
    《窗》教案
    《窗》教案
    《陋室铭》教案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教案
    自然精灵——鸟的专题活动
    雨说
    《心声》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
    长城——专题活动方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松鼠》教学设计
    诗歌朗诵活动方案
    和时间赛跑(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