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一久没见面的朋友网上聊天,那朋友忽然没头没脑的愤愤然骂起了王朔。我很纳闷,问他这是为了哪般。这朋友怒道:“王朔竟骂起鲁迅先生了。”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才看到王朔的《无知者无畏》中《我看鲁迅》那段。我笑,心想这人怎么这么落伍,王朔这段子都出来两年了,他这时间才看到。我急忙找其他的话题支开这个在网上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零零年网上“金王论战”,大批“鲁家门人”也因此文参于了“倒王”时。我本是极好热闹之人,但却躲得老远,没有参加任何一方。我这么做不为别的,实因王朔乃我当代所欣赏的作家,而先生则是我非常钦佩的近代思想家。关公秦琼皆为所爱,实在无法割舍任何一方。
我在战后浏览了大量的网友评论,发现有很多以“鲁家门人”自居者对王朔的指责有些偏颇。不知道这些人中有几位真正看过《我看鲁迅》原文。我想这些人中里面有很多都是道听途说,有的甚至连原文都没有看过。
《我看鲁迅》我反复地看了好多遍,并没有发现有何过激的言论。此文与王朔骂自己“无聊”(《我看王朔》)和骂金庸的“媚俗”(《我看金庸》)相比较,王朔已经表达了对先生相当尊重了。《我看鲁迅》一文中并没有对鲁迅进行攻击,更不用说人身攻击了(对事不对人是一个不错的立脚点,在这点上王朔一直把握的比较好,比起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中期与人辩论时的用词来的文明)
但王朔还是骂人了,他骂了“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迷信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他骂了“忿于世人不肯受他超度的传道士来了,才尽落魄的三流文人来了,大事小事一直不顺的倒霉蛋、心理变态的自大狂和一班普普通通的愤世嫉俗者都来了。”(其实世纪未重出的王朔正在这个群落的边缘起舞)。
至于《我看鲁迅》一文中的其他对鲁迅的评论还是比较中肯的。
比如他评论鲁迅先生的小说不如散文,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中文课本里都有先生的小说作品。先生的小说水平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比如果他说鲁迅是一个“神话”。王朔提出中国文化需要"精神自由之神",而这正是鲁迅先生一生所推崇。可笑的是在先生去世后,他自己却被送上了神位,成了棍子,成了刀子,成了奴役中国文人思想的工具。王朔把自个摆在阿Q的立场上。学着阿Q说:“阿Q讲过:尼姑的光头,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么?对鲁迅,我也这么想。各界人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美,没有这样的人……”。
是的,鲁迅先生也是人。他是被想利用的他的人架上神坛的,那不是思想界的神坛,那是一个政治神坛,那个神坛上曾经有过其他几位伟人的灵位,现在只剩下先生了。与其让先生继续在那摇摇欲坠的神坛上坐着,倒不如把先生请下神坛,让我们能更近的接近他,接近鲁迅思想。
上年北京有个以“革命剧作家”自居的话剧作家写了一幕令人倒胃的话剧煽情话剧《鲁迅》,剧情夸张煽情,大有文革遗风。可见“鲁迅精神”现在已经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不管左派右派都能高喊的口号,一个别有用心之辈用来招摇壮骗的金字招牌。与其继续让那些现在还妄想着“重新发牌”的“现代革命者”继续糟蹋先生,倒不如把鲁迅先生还给人民。
我想这才真正是王朔在《我看鲁迅》中所要说的。
但王朔还是那个一脸痞相的王朔,不管对谁他都是要调笑上一把的,就是因为这个才惹闹了众多尊敬鲁迅的人不满。
但王朔在《我看鲁迅》中并没有对先生的杂文进行过多的评论。因为对王朔来说那等于是以自己之短攻先生之长。他只指出了先生的不足,对先生的精华的部份却小心的避开了。从这点上就能看出来他对先生仍是有所畏惧的。因为先生骂过文学流氓。所以对王朔来说这是一能刺到自己的“毒刺”,所以他要绕开这根刺。
从这点上来说,王朔很聪明。你可以恨王朔,可以骂他学识浅薄,可以骂他痞,可以骂他流氓,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他的聪明。小聪明也好,大智慧也罢,只说明他是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评鲁迅也好,看王朔也罢,我们看的只是这篇文章。先生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而受损,王朔也不会因为评了先生而在自身思想上提升多少。而我们却得到一个透过这篇文章看到当代另类作家对近代思想家的看法。这对我们却是有益无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