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斗争,在斗争中誓将反动政府推翻。在斗争中,他们草拟了《共产党宣言》;在互助中,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就这样,他们战斗,战斗,在战斗中走过青年、中年,来到老年。他们相伴相随,他们相濡以沫,他们愈老弥坚;他们生活在人间,却将“友谊”坠满了神圣的光环。(结合着幻灯片演示的邮票)
但,1883年3月14日下午2点3刻,马克思静静地睡着了,睡着了,静静地,静静地,斜倚在安乐椅上,只在椅边留下了《资本论》第三卷第八次修改稿,和泪眼朦胧的恩格斯。
三天后,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在只有13个人参加的简单葬礼上,恩格斯做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四)文章分析:
1、分析第一小节,(理解语意)理解恩格斯悲伤、敬佩、欣慰的情感。
面对相伴四十年的挚友的坟墓,恩格斯胸中自有千千结,那么他是如何表达他的深沉的情感的呢?用讳饰的方法,表达他内心的悲痛,崇敬,欣慰与感伤。“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2、分析第二小节,(筛选信息)评价马克思去世造成的巨大损失。
对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
恩格斯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位挚友的?他的去世是两大损失(但我们更希望说马克思活着时的伟大贡献),他的去世“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显现出来更表明他的地位重要。
3、分析第三至五小节,(筛选信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那么马克思做了哪些贡献,这贡献的地位如何?发现了人类一般历史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特殊发展规律;研究的领域多,成绩显著。
4、分析第六小节,(筛选信息)马克思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革命
有如此多的科学贡献,可见他是无愧于“科学家”“思想家”的名号的,“思想家”总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印象呢?是不是在沉思,沉思,不苟言笑,甚至蓬头垢面的?可马克思可是时常衷心喜悦,甚至喜悦得非同寻常呢!为什么?
(延展训练,以引入下文)研讨革命家的素质。
“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他主要是什么呢?革命家。那么革命家的素质呢?
威廉·李卜克内西对马克思的评价(出示幻灯片):“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惟有马克思对人民从不怜悯。”“他不用眼泪,不用同情去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
怜悯,怜悯,如果怜悯也算是一种美德的话,我们便无须在心中将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流浪汉深深赞叹了,反而要将那个口中念着“嗟,来食!”的富人挂上光荣榜。
(出示幻灯片)马克思的墓志铭:改造一切。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