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查询高中教案说课的详细结果
社会背景。教师给每一位同学发一份小资料,请仔细认真阅读,看能否结合资料上的内容,对这句话的意思“恍然大悟”。
  (各小组分发资料,学生分组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联系资料内容展开讨论。很多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恍然大悟”之后,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有很大的困难,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老师没有空洞地讲解,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读- 思- 议- 再读-再思- 再议”的办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从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引入深层次的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地给了小资料,帮助学生探索句子中内含的意思。学生根据小资料的内容,深思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加强句子教学,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重视句子教学的作法值得肯定。]
  生甲:我知道“黑洞洞”的意思,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黑洞洞”指的就是黑暗的社会现实。
  生乙:“碰壁”指鲁迅先生遇到了困难,他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派禁止发表,反动派对他本人也进行迫害。
  生丙:鲁迅先生虽然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并没有放弃,继续进行工作。
  师:我也来补充一点。鲁迅先生面对斗争中的挫折毫不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先后用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和敌人展开巧妙的斗争。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伟大的革命家。现在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借谈碰壁来——
  生丁:抨击旧社会
  师: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各组相邻的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各组同学情绪高涨,声情并茂地分角色练读,气氛热烈。)
  师:老师发现第四组的两个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
  (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女生读出了作者天真可爱的样子,男生模仿鲁迅维妙维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出声读,指读,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强调默读要求,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则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使学生的讨论深入、扎实、高效。)
  [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之中,更加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真正在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师:现在我们集中交流。按顺序,请各组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救了黄包车夫,他助人为乐应该是很高兴的,为什么他的脸上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另一组同学抢着发言)
  师:请等一下。这个问题提得好,它发生在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之后。我想你了解了车夫的遭遇和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经过后,再谈这个问题,理解会更加深刻。请第二组的这位同学发言。
  生甲:(第二组)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这么冷的天,车夫为什么光着脚在路上跑?”我们认为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到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很穷,没有钱买鞋穿。
生乙:(第二组)我还有补充,车夫在旧社会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光着脚在地上跑。
师:我觉得第一位女同学的理解更准确一些。车夫为了养家糊口,终年忙碌,理应丰衣足食。可他们穷得连一双鞋都买不起,而那些剥削者却不劳而获。你们觉得这个社会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这就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讲,只依靠学生自悟。学生悟不到的地方教师应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章之中含着的意思和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生甲:(第三组)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我们查了字典,知道是经历了许多坎坷,吃了很多苦。
  生乙:(第三组)我们还讨论了车夫经历了哪些困难。冬天,他光着脚在雪地里跑,脚被冻伤了。
  生丙:(第三组)我还有补充。夏天,车夫光脚在发烫的路面上跑,脚磨起泡,会流血。可他必须去赚钱,否则会饿死的。
  师:车夫吃了这么多苦,应该过上好日子,他的生活状况如何?
  生:吃不饱,穿不暖。
  师:对,在旧中国,人民就是过着这么悲惨的生活。
  [教师的这个问题和小结语没有必要出示,因为这个问题前边的讨论已回答全面了。在课堂中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问为好,可以避免空洞的重复。]
  生甲:(第四组)我们组觉得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这段写得很好,尤其是动词用得很精彩。比如“半跪”,鲁迅先生是著名的大学教授,而车夫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人,鲁迅先生却半跪着为他治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就像他的亲人一样关心他。
  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品质,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其他同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说一说你读书后的体会。
  生乙:(第四组)我觉得“扶”这个词也用得好。车夫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底,非常疼,鲁迅先生想得很周到,把他扶上车子,让他舒眼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关心他人。
  生丙:(第四组)我从“洗”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车夫,因为鲁迅先生怕他的脚感染,所以用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生丁:(第四组)我从“敷”字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关心车夫。他是认真地将药敷上去,而不是胡乱抹上去的。
  师:我觉得第四组的同学在学习中能从人物的动作去体会人物的品质,这很好。实际上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就是从这些动词中体现出来的。同学们平时在作文时,不知道如何通过人物动作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段话就是很好的例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学生自由读比较)
  [简单的几句话,将课文是范文的作用体现出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读写结合。]
  生甲:(第五组)我们小组的同学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
  师:你们小组和第一小组同学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你们两组展开竞赛,看谁把这个问题理解得好。
  [学生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又一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老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展开讨论。这种形式会极大地激活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收获。]
  (学生讨论得更加积极、热烈)
  生乙:(第五组)拉车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贱,有钱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当成牛马(师随时补正该生发言中的语病),鲁迅先生对此非常的生气,非常的……
  师:鲁迅先生对此十分愤慨,对吗?(生点头)
  生甲:(第一组)鲁迅先生从这个拉车的想到全中国受压迫的人。他救得了一人,却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人。
  生乙:(第一组)我从“他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这句话中看出鲁迅先生此时的心情很沉重。老人一般是抚摸小孩子的头,而伯父是“按”着我的头。
  师:一个“按”字表现出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感受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
  生甲:(第六组)我们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救助了车夫之后,还给他钱和药?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些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师: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你喜欢哪一段就练读哪一段。(学生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巡视指导。对朗读感情不到位的同学进行范读指导。学生读完后,纷纷举手,要求读给大家听。)
  生甲:(读“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一段)
  师:请停一下,“路灯的光是微弱的”,你没有读出感情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你再读读。(生再读有明显的进步)
  生甲:我喜欢这段话,是因为一些句子写得非常好,我应该把这些好句子用在我的作文上。
  师:能注意使用课本上的好词好句的做法较好,但要使用得恰当。你们看,这位同学多有收获。
  生乙:(读“黄昏时候……”一段)
  师:请等一下,这一段话很重要,老师给你配一段音乐,好吗?(录音机里传出北风怒号的声音,悲凉的音乐徐徐响起,渲染了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该生读得很有感情。)
  [恰当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录音磁带,乐声增加环境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情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中教案说课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西站小饭桌的卫生与营养状况调查》…
    《孟子》二章
    《过   秦   论》  讲  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备课…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三只白鹤》说课小议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公交车站名合理性研究”说课稿
    塔城市鲜牛奶质量调查
    《长城》说课指导
    《汉服及汉服运动之探究》说课稿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斩断流向花季的烟毒
    《新疆维吾尔族建筑艺术探秘》说课稿
    《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之走进肖尔布拉…
    《我的信念》说课稿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成功需自信说课稿
    螳螂捕蝉
    《我爱家乡美》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渡船》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说课一席谈
    《捞铁牛》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
    《伟大的友谊》教学实录与评析
    螳螂捕蝉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
    《浮力》说课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册…
    启发联想,重在运用——我这样教《绿…
    《浮力》说课稿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第…
    初中地理《日本》说课稿 《大堰河,我…
    高 一新教材《采访》能力高训练示范课…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鲁科版高中化…
    《雷雨》教案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屈原》教案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火刑》教案
    《一个苹果》
    《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反对党八股》
    高中化学说课稿《氧化还原反应》说课
    《白杨》教学札记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苦柚》教案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吃墨水》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莺》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语文活动课教案 《电流表》 初中物理…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计算机病毒的防…
    初中音乐说课稿:《青春舞曲》
    初中英语“Unit 6 Holidays”说课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稿
    归纳推理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导读
    《一定要争气》“说学法”指导与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