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查询高中教案说课的详细结果
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师: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击键)
(学生观看面,聆听解说词。)
  师: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显示学生朗读这段话,在学生重点讨论的三句话上有黄色线条作标识。)
  师: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坚强!
(板书:直  坚强)
  师: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生:是高大挺秀。因为“挺”可以说明直的特点,而“高大”和“秀”说明它长得好,坚强。
  师: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自读描写环境恶劣的第1自然段)
  生:高大是说白杨长得粗壮、结实;“秀”是说白杨长得秀美。读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杨是长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在这么荒凉的环境中它却长得高大、秀美,给戈壁带来绿意和生机,所以说它很坚强。“高大挺秀”这个词用得好。
(板书:高大挺秀)
  师:你理解得这么好,就请你把前三个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吧!
(生充满赞美之清朗读第1至3自然段)
  师:刚才第一位发言的同学,你说得也很精彩,想读吗?
  生:想!(朗读)
  师: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甲:她很喜爱白杨
  生乙:她读出了赞美的语气。
  师:作者写白杨是为了什么?(手指字条)怎么改?
  生:是为了赞美白杨
(揭去纸片,露出“赞美”一词)
  师: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板书:词—体会感情)“高大挺秀”就是这样的词。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生:卫士!
(板书:卫士)
  师:看来,白杨的特点你们真的了解了。独立完成填空题。
(生拿出练习纸,完成练习;师行间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生汇报,师击键,大屏显示: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学习写白杨树的特点这一段,回顾前三个自然段,突出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并使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此,老师设计了填空练习,使学生全体参与,把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三、理解表白的心,学习析句、段悟情
  师:既然在赞美白杨,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神情严肃,就像同学提到的还用了那么多写人的词。谁能读读书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师:读得挺流利,可我没听明白,谁再读?
(生一字一顿认真地读,特别强调“表白”、“心”。)
  师:懂了,爸爸是边疆建设者,他赞美白杨实际上是述说建设者的志向和心愿。几位小老师,我“说对”了吗?
(板书:建设者)
(生欣然点头)
  师:这儿又要修改了(手指字条)怎么改呢?
  生:是赞美建设者!
(揭去纸片,露出“建设者”一词。)
  师:我又有心得。读书时,联系上下文抓重点句理解,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板书:句— )请同学们跟我再读这重点句。(击键,大屏幕显示,生仿读。)
  师:自己读,超过老师!
(生齐读)
  师:原来爸爸借介绍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赞美建设者。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们要好好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4自然段。(板书:物—人)
(指名读)
  师:遗憾的是你只读出了字面的意思,它还有深刻的内含呢!
仔细琢磨我说的话,把爸爸说的第一句话再读一遍!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师:对了,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学习,深入思考,仔细揣摩,练读这一段话。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读得这么有感情,这么熟练,让我们试着背一遍!
(齐背)
[抓重点句“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从而体会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一段话。背诵,是深入体会思想感情与积累语言的好方法。]
  师: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心愿孩子们现在还不知道。看课文,(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只知道——。孩子们不知道什么?请同桌讨论,用问句提出来。
(生同桌展开讨论;师巡视,掌握情况。)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些同学有困难,不知道怎么问,哪对同桌愿意作示范,把你们讨论的成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师:就像他们这样,继续讨论后两句。
(生继续讨论)
  生甲: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生乙: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生丙: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高中教案说课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西站小饭桌的卫生与营养状况调查》…
    《孟子》二章
    《过   秦   论》  讲  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备课…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三只白鹤》说课小议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公交车站名合理性研究”说课稿
    塔城市鲜牛奶质量调查
    《长城》说课指导
    《汉服及汉服运动之探究》说课稿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斩断流向花季的烟毒
    《新疆维吾尔族建筑艺术探秘》说课稿
    《爱我祖国 爱我家乡》之走进肖尔布拉…
    《我的信念》说课稿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成功需自信说课稿
    螳螂捕蝉
    《我爱家乡美》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渡船》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说课一席谈
    《捞铁牛》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
    《伟大的友谊》教学实录与评析
    螳螂捕蝉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
    《浮力》说课稿 —— 初中物理第二册…
    启发联想,重在运用——我这样教《绿…
    《浮力》说课稿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第…
    初中地理《日本》说课稿 《大堰河,我…
    高 一新教材《采访》能力高训练示范课…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鲁科版高中化…
    《雷雨》教案
    《一定要争气》“说学法”指导与设计
    《屈原》教案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火刑》教案
    《一个苹果》
    《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反对党八股》
    高中化学说课稿《氧化还原反应》说课
    《白杨》教学札记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苦柚》教案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吃墨水》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莺》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语文活动课教案 《电流表》 初中物理…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计算机病毒的防…
    初中音乐说课稿:《青春舞曲》
    初中英语“Unit 6 Holidays”说课稿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说课稿
    归纳推理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导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