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作時間的乘除計算;用時間(距離)的長短,描述物體在固定距離(時間)內的運動速率。
(八)在整體「1」能明顯出現之具體情境中,認識等值分數;了解擴分的意義、方法及其應用;了解約分的意義、方法及其應用。
(九)以個別單位(立方公分)複製指定的形體;以個別單位使用乘法簡化點算的方式描述體積;使用中文簡記式描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算出簡單複合形體的體積。
(十)認識銳角和鈍角;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及其分類;認識等腰直角三角形;認識全等三角形(對應點、對應邊、對應角);知道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三角形兩邊長的和大於第三邊、大角對大邊)。
(十一)從生活經驗中,認識平面坐標;運用平面坐標描述物體的位置;運用方位及距離標定位置。
三、
本學期課程架構:
四、 本學期課程內涵: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一、乘法和除法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一
08/26至09/01
|
CZ-04能處理乘數是三位數及除數是三位數的直式計算。
N-3-2能嘗試理解乘、除的直式算則。
連結:C-R-1,C-R-2,C-R-3,C-R-4,C-T-4,C-S-1,C-S-3,C-S-4,C-S-5,C-C-1,C-C-2,C-C-3,C-C-5,C-C-7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3-1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
【活動一】乘法
1.教師以義賣聖誕卡布題,解決二位數×三位數的問題,學生以直式記錄做法並說明。
2.教師以義賣愛心CD唱片布題,解決三位數×三位數的問題,學生以直式記錄做法並說明。
3.教師以音樂行特賣會布題,解決四位數×三位數(乘數含0)的問題,學生以直式記錄做法並說明。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3599×200和3599×2及13000×236和13×236的差異。
5.教師請學生比較算法並討論、發表。
6.教師以音樂展布題,解決五位數×三位數(被乘數含0)的問題,學生以直式記錄做法並說明。
7.教師以印表機價錢情境布題,解決大數乘法的問題,學生以直式記錄做法並說明。
8.教師引導學生討論5600×1200和56×12的差異。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一、乘法和除法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二
09/02至09/08
|
CZ-04能處理乘數是三位數及除數是三位數的直式計算。
CN-07能利用概數,做加減乘除的估算。
N-3-2能嘗試理解乘、除的直式算則。
連結:C-R-1,C-R-2,C-R-3,C-R-4,C-T-4,C-S-1,C-S-3,C-S-4,C-S-5,C-C-1,C-C-2,C-C-3,C-C-5,C-C-7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
【活動二】除法
1.教師以燈泡工廠包裝燈泡布題,解決四位數÷三位數的問題,學生利用除法的直式算則來記錄解題過程,並說明直式中數字的意義。
2.教師以飢餓三十布題,解決五位數÷三位數的問題,學生利用除法的直式算則來記錄解題過程,並說明直式中數字的意義。
3.教師以農場採收水果布題,解決被除數和除數末位有0的除法問題(可整除),學生利用除法的直式算則來記錄解題過程,並說明直式中數字的意義。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4800÷200和48÷2的關係。
5.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解決大數除法的問題,學生利用除法的直式算則來記錄解題過程,並說明直式中數字的意義。
6.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在以簡便方法計算時,餘數記法的合理性。
【活動三】乘除估算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解決整數乘法和除法的估算。
2.學生分組或各自解題並說明,師生共同討論比較各種估算方法。
3.在作整數乘法或除法估算時,引導學生可找最接近且易相乘或相除的整數來作乘法或除法估算。
四年級數學南一版改五年級數學康軒版
教學銜接部分的計畫請見五、補充教材說明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二、因數與倍數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三
09/09至09/15
|
N-3-18能察覺整數的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
連結:
C-S-2,C-S-5,C-C-1,C-C-4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3-1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
數與量二、因數與倍數
【活動一】整除
1.教師以排列玩具兵布題,用是否可以被除盡判別是否整除。
2.教師宣告:除法算式中,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餘數是0,就叫作整除。
【活動二】認識因數
1.教師以小朋友分組布題,學生進行解題,並在整除的要件下,認識因數。
2.教師宣告:像這樣18可以被1、2、3、6、9、18整除,我們就說1、2、3、6、9、18都是18的因數。
3.教師透過花片的排列,讓學生從矩陣排列的情境圖中,經驗乘法交換律,並從乘法算式中找出因數。
4.教師把10的因數由小到大排列出來,引導學生從中觀察因數的規律。
5.從16的因數中,讓學生發現整數的因數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自己。
6.教師以分鉛筆布題,解決因數的應用問題。
【活動三】公因數
1.學生透過排積木操作,找出可以剛好排成12(或18)公分長的紙條的整公分積木,並察覺這些積木的長度即是12(或18)的因數。
2.教師以純數字布題,找出兩數的所有公因數。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二、因數與倍數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四
09/16至09/22
|
N-3-18能察覺整數的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
連結:
C-S-2,C-S-5,C-C-1,C-C-4
【性別平等教育】
1-3-1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人權教育】
1-3-2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尊重規則
|
【活動四】倍數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透過幾的幾倍的乘積,認識「倍數」的意義,並知道一個數的倍數有無限多個。
2.教師引導學生察覺乘式中三個數字的因數、倍數關係。
3.教師宣告:當甲、乙、丙都是整數,且甲×乙=丙時,甲和乙都是丙的因數,丙是甲和乙的倍數。
4.教師以百數表布題,找出5、8、11的倍數,並引導學生發現:是某整數的因數,也是某整數的倍數的數,就是某整數自己。
5.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解決倍數的應用問題。
【活動五】判別2、3、5、10的倍數
1.學生透過觀察表中的數字,發現2的倍數的個位數字都是「2、4、6、8或0」;5的倍數的個位數字都是「5或0」;10的倍數的個位數字都是0;3的倍數的每一位數的數字和,都能被3整除。
【活動六】公倍數
1.學生透過附件操作,找出可以用4和6公分長的鐵軌附件,排出一樣的長度,並察覺這些鐵軌的長度即是4和6的公倍數。
2.學生從解題中察覺:如果丙數是甲、乙兩數的公倍數,那麼丙數的倍數也會是甲、乙兩數的公倍數。
3.教師以純數字布題,找出兩數的公倍數。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代數三、整數四則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五
09/23至09/29
|
CZ-06熟練四則混合計算。
N-2-16能知道先乘除後加減的約定,並能用來列式及簡化計算式子。
A-2-2能透過具體表徵,解決從生活情境問題中列出的算式填充題。
連結:C-R-1,C-R-2,C-R-3,C-R-4,C-T-3,C-T-4,C-S-1,C-S-2,C-S-4,C-S-5,C-S-6,C-C-1,C-C-2,C-C-3,C-C-5,C-C-7,C-C-8,C-C-9,C-E-1,C-E-5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3-1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
【活動一】由左而右計算(一)
1.在加減混合的式子中,要先算括號的部分,如果沒有括號,就由左而右一步一步算。
2.教師引導學生討論500-125-75=300和500-(125+75)=300兩個算式的相異處,理解連減兩數相當於減掉這兩數相加的和。
【活動二】由左而右計算(二)
1.在乘除混合的式子中,要先算括號的部分,如果沒有括號,就由左而右一步一步算。
2.在乘除混合的式子中,先乘再除與先除再乘的結果相同。
3.在連除的式子中,連除兩數和除以這兩數相乘的積,所得到的結果相同。
4.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把算式的括號去掉時,是否會影響運算的順序和結果。
【活動三】先乘除後加減
1.在加、減、乘、除混合的算式中,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部分;如果沒有括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的部分。
2.教師以課本動動腦布題,引導學生判斷課本上的式子去掉括號後,是否和有括號的式子相等。
3.教師揭示幾個括號位置不同的算式,請學生比較這幾個式子的運算結果有何不同。
4.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把算式的括號去掉時,是否會影響運算的順序和結果。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代數三、整數四則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六
09/30至10/06
|
CZ-06熟練四則混合計算。
N-2-14能在情境中,理解乘法交換律、等號的對稱性、「<、=、>」的遞移性、加法和乘法的結合律與分配律,以及乘法和除法的相互關係。
N-2-16能知道先乘除後加減的約定,並能用來列式及簡化計算式子。
CA-03了解整數的各種代數律(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並能運用於計算中,以簡化計算。
A-2-2能透過具體表徵,解決從生活情境問題中列出的算式填充題。
連結:C-R-1,C-R-2,C-R-3,C-R-4,C-T-3,C-T-4,C-S-1,C-S-2,C-S-4,C-S-5,C-S-6,C-C-1,C-C-2,C-C-3,C-C-5,C-C-7,C-C-8,C-C-9,C-E-1,C-E-5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1-3-1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
【活動四】結合律
1.教師以課本中浩浩騎腳踏車到學校的情境布題。
2.學生分組或各自討論解題方法,並發表說明解題過程。
3.教師揭示不同運算順序的紀錄,請學生共同討論課本呈現不同算法的異同與合理性,察覺加法具有結合律的事實。
4.教師說明:在連加的時候,不論先算什麼,結果都一樣,所以可以不用加括號。
5.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學生分組或各自討論解題方法,並發表說明解題過程。
6.教師揭示不同運算順序的紀錄,請學生共同討論課本呈現不同算法的異同與合理性,察覺乘法具有結合律的事實。
7.透過連加、連減、連乘和連除的算式比較,知道只有加法和乘法具有結合律。
8.在連加或連乘的算式中,不論先算什麼,結果都一樣,可以不用加括號;但在連減或連除時,結果就不一定相同了。
【活動五】分配律
1.教師透過森林遊樂區的情境布題,學生用一個算式記錄問題和結果。
2.學生共同討論課本呈現不同算法的異同與合理性,察覺加法對乘法的分配律。
3.教師以課本烤肉的情境布題,學生用一個算式記錄問題和結果。
4.學生共同討論課本呈現不同算法的異同與合理性,察覺減法對乘法的分配律。
5.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利用分配律簡化整數的四則運算。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主題/單元名稱
|
數與量四、容量
|
使用教材
|
康軒版教材
康軒版教具
|
教學型態
|
課堂講授、課本練習題練習、習作習寫
|
學習場地
|
教室
|
教學資源
|
教學光碟、康軒第九冊數學課本、習作甲乙本、自編數學練習卷
|
教學期程
(週次/日期)
|
領域分段能力指標
六大議題融入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節數
|
評量方式
|
備註
|
七
10/07至10/13
|
N-2-10能認識各種量的普遍單位,應用在生活中的實測和估測活動,並培養出量感(普遍單位:千米、毫米、公升、毫公升、時、分、秒)。
N-2-11能理解生活中,各種量的測量工具上刻度間的結構,進而對已同單位表達的量作形式計算。
N-2-12能知道同類量中二階單位之間的關係及使用二階單位作描述,並利用此關係作整數化聚。
N-3-9能理解同類量中不同單位之間的關係,並做化聚的活動(可以有分數、小數)。
連結:C-R-1,C-R-2,C-R-3,C-R-4,C-T-1,C-T-2,C-S-2,C-S-3,C-S-4,C-C-1,C-C-2
【資訊教育】
3-3-6能針對日常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性別平等教育】
2-3-5學習兩性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
【活動一】認識毫公升
1.教師以喝藥水的量杯引入10c.c.的量感。
2.學生透過操作,認識1分公升和100c.c.一樣多。
3.教師宣告:1分公升=100c.c.。
4.教師以爸爸泡牛奶布題,讓學生指出指定的容量並作形式計算。
5.學生利用公升、分公升和毫公升的關係,推論1公升=1000毫公升。
【活動二】分公升、毫公升的計算
1.教師以課本綜合果汁的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分公升和毫公升的加法計算。
2.教師以課本裝水的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分公升和毫公升的加法計算。
3.教師以課本紅棗茶的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分公升和毫公升的減法計算。
4.教師以課本鮮奶的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分公升和毫公升的乘法計算。
5.教師以課本分果汁的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分公升和毫公升的除法計算。
【活動三】公升、毫公升的化聚和計算
1.教師以課本情境布題,讓學生練習使用公升和毫公升(二階單位)來描述容量,並熟練容量一階單位和二階單位間的轉換。
2.學生進行熟練公升和毫公升的二階單位加、減、乘、除計算。
|
4
|
1.紙筆測驗
2.互相討論
3.口頭回答
4.回家作業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