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六册·写作】
|
查询原文译文教案的详细结果
|
文/郗晓波 【高六册·写作】 第一单元 立意和选材 [导学新概念] 立意和选材决定着文章的内容。古人早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是文章的统帅。在军队中,统帅往往是制定决策、调遣军队、威慑敌军的核心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支军队如果没有统帅,就会变成乌合之众;没有立意,文章的材料就成了“无帅之兵”的“乌合之众”。所以,材料要受立意的指导和制约。但确立文章的意,又是在搜集、摄取材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认识材料所蕴涵的意义,并和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相化合而产生的评价、观点、情趣等。意也就是全部事实材料所蕴涵的意义的集中概括。因此,立意一确定,又会对材料起到统帅作用。一篇文章,材料如何取舍,如何组织,如何表现,都要根据表达意的需要来进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就是了解立意和选材的要求,并指导学生能在写作实践中处理好立意和选材的关系。 [资料显示屏] “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词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杜樊川《答庄充书》
“儋州虽百家聚州,人所需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为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笋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文字之要也。”
——苏轼《韵语阳秋》
“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穿贯无绳,散钱委地。开千枝花,一本所系。”
——袁枚《续诗品》
[教学设计ABC] 设计A 1.导语设计:有一篇题为《O》的小小说,说某电视台准备搞一个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先到一个局机关,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儿,问大家这是什么。干部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最后局长说:“对不起,事先未打招呼,不便回答。”摄制组来到大学中文系教室,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儿,大学生们哄堂大笑,认为这不算什么问题,太瞧不起人了。摄制组来到初中一个班里,一个学生说:“零。”另一个说:“欧。”摄制组到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们抢着回答:“是个月亮。”“是个鸡蛋。”“是个乒乓球。”……到此,智力测验圆满结束。小说的结尾作者写了这样一笔:电视台仍然播放这场智力测验,题目是——“人们的想象力是怎么丧失的?”结尾这一笔,将四个材料集合在一起,赋之以神,注之以魂,使文章立意高远,发人深思。我们常常习惯把立意单纯地理解为中心思想、中心论点,这有点狭隘。犹如火不能代表光的全部一样,中心思想也不能代表意的全部。立意的“意”,可以是某个闪烁的“意念”,也可以是某个游动的“意趣”,还可以是一种“情绪”,一种“美感”。总之,意即文章的意蕴,文章的精神内核。从这个角度讲,立意也就是寻找、发掘和确立文章的精神内核。 2.个性教法展示:立意要求新颖,但这种新不是故做高超深奥,不是刻意追求与众不同。恰恰相反,它是出自平凡,而显出非凡的思想。它要求作者具有明澈、犀利的眼光,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上,能够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理解和感受罢了。立意要高远,即它所开掘的不再是特定时代具体的、个别的一事一物某一方面的本质,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又超越时代的局限,揭示出蕴于生活与事物中的长久不变甚至是亘古永恒的共同本质。这取决于作者个人的胸怀、情操、学识、理论等多方面的素质。 ①一字立骨法:作为一种立意的方法,它常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作绾毂,然后敷辞以为辐辏。由于这个字或词属于全文立意所在,自然能严密文章的结构。所以,“一字立骨”其实指的是经过高度浓缩的主旨线索,与传统的诗眼、文眼相近似。如古人所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说的就是写文章应当先立纲领,并以之作为统帅全文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文,共五段。首段叙述作者以“愚”获罪,谪于潇水,为爱此溪,遂家于斯,鉴于这条溪的溪名定不下来,干脆改称之为“愚溪”;二段交代愚溪周围的环境,旁有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等等,原来都是“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三段说明此溪水位甚低,无法灌田,又不利航行,它的“无以利世”是与我一样的,所以称其为“愚”也不算辱没它;四段议论自己生于“有道”之时却违背道理,不通世事,真是没有比自己更“愚”的了,因而这条愚溪“予得专而名焉”;末段慨叹愚溪固然“莫利于世”,然“清澈如镜”“善鉴万类”,自己虽亦“不合于俗”,却胸有万象,无所顾忌,且能以吟咏自娱,于是“以愚辞歌愚溪”,独乐而不求人知了。此文以“愚”字贯穿全篇,先自嘲,继解嘲,最后以且嘲且慰作结,所嘲所慰都不离一个“愚”字,突出了“愚”者乐“愚”、不改其志的立意,给读者以相当深刻的印象。 ②画龙点睛法: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龙,不点睛,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未点睛者见在。”后世即以结撰文章于关键处以一两句警句点明主旨归为“画龙点睛”。无睛之龙神韵全无,一为点睛,就通体飞动。为文一有此点睛之笔,就能振起全文意脉,如异峰突起,精警陡现,从而深深打动读者,使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画龙点睛着眼于文章的整体,落笔在行文的结穴之处。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极写秦始皇营建的阿房宫崇伟壮丽,宫内全是六国的财宝和美女,至最终化为焦土后,作者继之以点睛之笔:“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点,使全文的主旨脱颖而出,且立意高远。杜牧从阿房宫的兴废,看到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指出六国及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爱恤老百姓;社稷国家,当以民为本。文章表面上是写秦始皇,其实是讽刺当时的唐敬宗大修宫室,指出后人哀秦而不知鉴,必当重蹈秦亡的覆辙。作者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炼出这一立意,不仅在当时君权高度集中的封建制度下,诚属难能可贵,就算在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这就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因而显得立意高远。 3.创新聚焦 ①一字立骨法的训练:一字立骨的“字”不是指文章中的某些警句,而是指凝结着文章立意的关键性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它是全文的精粹,主旨的浓缩;又是文章结构的聚点,全文环之而开合变化,因之而一动万随。因此,这个词或这个字就成了文章中的纲,举纲而目张,以简而驭繁。设置这样“立骨”的字词,需要把凝结着立意的字词安排在最关键的层次。因为一篇文章无论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在其纵横交织的结构中必然有各种力量交叉的中心环节,这就是力点,也是一字立骨的设立之处。并使这个相努或相近的字词反复出现,形成“意”脉,不必处处求显,但要能“东云出鳞,西云露爪”,使人反复揣摩。一般情况下,一字立骨法是用于文章的,尤其叙事性文章中要在较长的情第链中设置并确定一些关节之处,使立意明而意脉通。但诗词中也经常可以见到一字立骨的章法。 [借鉴实例] 《窦娥冤》(第三折)的立意结构图示 一、绑赴刑场,指斥天地:因冤而怨。 二、绕行后街,婆媳诀别:因冤而悲。 三、无辜被杀,指天发誓:因冤而恨。 本文立意凝聚在一个“冤”字上,写窦娥如何冤,写她如何申述自己的冤。在行文中作者还突出写了窦娥的善良、贤惠,这样就愈使观众感到她的冤深似海。 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以“空”立意。首联突出了“楼空”,仙人乘鹤抵此楼后又飘然而去,此地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楼阁。颔联突出了“天空”,人去楼空,且一去不返,空旷的天际,只见白云片片飞,不见仙人乘鹤来。颈联突出了“洲空”,即使风和日丽,鹦鹉洲上也是弥漫着萋萋芳[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译文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六册·写作】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雨说[初三教案] |
下一篇文章: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初六册 第一单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