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小石潭记

查询原文译文教案的详细结果

牛德源

[教学目的]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4.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怆

5.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④天涯若比邻。(    )

   [课堂练习]

1.读,背。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文中的写景短句。

3.精读课文,巩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4.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

       略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原文译文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小石潭记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上枢密韩太尉书
    纪念刘和珍君
    曹刿论战
    《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我教《装在套子里的人》
    皇帝的新装
    《威尼斯》说案
    荷塘月色
    拿来主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杜鹃枝上杜鹃啼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赤壁赋
    过万重山漫想
    我的老师
    故都的秋
    灯下漫笔

    与朱元思书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个都不能少
    《墨池记》教学卡片:文学常识
    墨池记
    《墨池记》教学卡片:自读练习
    《诗词五首》教学卡片:备教资料
    最后一课
    雨说[初三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
    上枢密韩太尉书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六册·写作】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初六册 第一单元…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六册·阅读】
    秋魂
    智取生辰纲
    时间的脚印
    绝唱
    木兰诗
    哥白尼
    斑羚飞渡
    课堂实录《陋室铭》中的人文关怀
    不朽的失眠
    劝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爱莲说
    斑羚飞渡
    观潮
    色彩
    等待戈多(论坛精华帖)
    吾家有女初长成
    等待戈多(论坛精华帖)
    我的空中楼阁
    琵琶行
    话题作文(论坛精华帖)
    诗词五首
    秋魂
    诗词五首
    雨说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
    五蠹
    《诗经》三首
    奇妙的克隆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卡片:自读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卡片:虚词“以…
    季氏将伐颛臾
    《小院》说课稿
    《外国诗两首》教学卡片:文学常识
    《外国诗两首》教学卡片:自读练习
    内蒙访古
    外国诗两首
    菜园小记
    夏之绝句
    孤独之旅
    白色鸟
    《威尼斯商人》教学卡片:备教资料
    威尼斯商人
    《泰坦尼克号》(节选)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卡片:读后…
    《泰坦尼克号》(节选)教学卡片:拓展…
    鱼我所欲也
    隆中对
    鱼我所欲也
    《上枢密韩太尉书》教学卡片
    《乡愁诗两首》教学实录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高五册第六单…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第六单元
    新教材教学设计ABC 初五册 第五单…
    话题作文(论坛精华帖)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琐忆
    《雨说》教学卡片:备教资料
    季氏将伐颛臾
    雨说
    过秦论
    鸿门宴
    荷花淀
    秋魂2
    秋 魂
    初中语文:《秋魂》教案
    秋 叶
    15. 秋魂
    秋实
    秋 实
    《秋魂》--寻求歌咏“秋”的方式
    《隆中对》教学卡片:自读练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