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提出第一个地壳均衡说(英国 埃里)。
1857年
创立“贝尔定律”,提出河谷发育的不对称原理(俄籍德国人 冯·贝尔)。
制作北大西洋最初的海图(美国 马·莫里)。
欧洲开始经纬度测定。
提出侵蚀基面的概念,认为海平面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基准面(美国 约·鲍威尔)。
1858年,开始进行岩石的显微镜研究(英国 索比)。
1859年,在收缩说的基础上提出地槽学说(美国 詹·霍尔)。
1860年,创立风与气压梯度关系的巴罗特定律(荷兰 布依斯·巴罗特)。
1869年,绘制全球等压线图(英国 巴肯)。
1871年,提出关于在密度和海流不连续面上的波浪和涟波的理论(英国 汤姆生)。
1873年,发展了“地槽”理论,使其具有更加固定的形式(美国 丹纳)。
1874年,绘制北半球的天气图(丹麦 霍夫迈尔)。
1875年,发表《阿尔卑斯山脉的成因》,从收缩说的观点说明褶皱山脉的形成(奥地利 修斯)。
1876年,将地槽分为正地槽与准地槽(德国 斯蒂尔)。
1877年
提出第一个大陆漂移说(俄国 贝汉诺夫)。
提出大气环流理论(美国 费雷尔)。
1878年,从收缩说出发探讨褶皱形成的力学原理(瑞士 海姆)。
1879年,按温度指标首次进行气候分类(德国 苏潘)。
1882年
设置北极海观测所(挪威 霍恩等)。
《人文地理学》出版,书中按自然地理要素来论述地理环境决定论(德国 拉采尔)。
首次绘制世界年雨量分布图(美国 卢米斯)。
1884年,根据气温与降水二要素,并联系重要指示植物进行气候分类,此分类法曾被广泛应用(德国 寇本)。
1885年
《地球之面貌》问世,根据收缩说对整地球表面的构造作了综合分析(奥地利 修斯)。
提出石油矿床的背斜说(美国 爱·怀特)。
1886年
按构造与形态首次进行海岸分类(德国 李希霍芬)。
根据6000次深测记录绘制大西洋海深图(美国 马·莫里)。
提出弹性表面波理论,认为表面波是构成地震波的主要部分,后被证实(英国 瑞利)。
1887年
提出俄罗斯地台构造的理论(俄国 卡尔宾斯基)。
发表气象图集,包括全世界等温线图、等压线图、年总雨量图等(奥地利 汉恩)。
1888年,发现地球南北两极的移动和纬度变化(德国 寇斯脱奈尔)。
1889年
提出地壳均衡说,试图把所有的构造运动都解释为均衡力作用的结果(美国 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