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最早绘成表示地磁倾角的地图(德国 威尔开)。
1769~1774年,进行三次大洋洲探测,发现新西兰南、北岛,澳洲东岸和新喀利多尼亚群岛。1773年,第一次进入南极圈,到达的最南点为71度10分(英国 科克)。
1775年,开始对矿物外部特征进行研究,后提出按外部特征的矿物分类法(德国 亚·维尔纳)。
1775年,提出潮汐动力学说(法国 拉普拉斯)。
1777年,提出山脉形成的隆起说(俄国 帕拉斯)。
1783年,发明毛发湿度表(瑞士 霍·索修尔)。
1791年,提出按矿物的化学组成对矿物进行分类(俄国 谢维尔金内)。
1791年,创立岩石起源的水成学派(德国 亚·维尔纳)。
1795年,《地球的理论》问世,提出岩石起源的火成论,反对当时的地质学中流行的水成论(英国 哈顿)。
公元1800年 ~ 1899年
1804年,发现地磁的强度从极地到赤道逐渐递减的规律(德国 洪保德)。
1806年
发现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规律(德国 洪保德)。
确立蒲福风级标准,国际上沿用至今(英国 蒲福)。
1812年,提出地壳变动的灾变说(激变说),认为生物的变化是上帝多次创世的结果(法国 居维叶)。
1815年,《英国地质图》出版,首次制成地层学的地质图(英国 史密斯)。
1817年,提出等值线的概念,制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德国 洪保德)。
1820年,制成气压图,是天气图的开始(德国 勃兰戴斯)。
1821年,第一次在南极圈内发现陆地(南极大陆边缘的岛屿)命名为彼得一世岛与亚历山大一世岛(俄国 别林斯高晋)。
1822年,在地图投影中采用等角法(德国 高斯)。
1830~1832年,出版《地质学原理》一书,提出地质进化的均变说。(英国 赖尔)。
1831年
发现北磁极,即地磁北极(英国 詹·罗斯)。
第一次看见南极大陆,环绕南极大陆航行一周,完成了重要的地理发现(英国 皮斯库)。
1837年,开始地球椭圆体的计算(德国 贝塞尔)。
1840年,提出地球历史上有冰期存在的观点(瑞土 阿加西斯)。
1842年,首次印制标有等温线与等压线的天气图(美国 卢米斯)。
1845~1862年,出版《宇宙》五卷,从直接观察的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僵化的自然观在自然地理学方面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自然地理学(德国 洪保德)。
1846年,提出准平原是海蚀的结果的观点(苏格兰 安·雷姆赛)。
1852年,提出地壳的冷缩说(收缩说),认为地球由炽热状态逐渐冷却而成。由于冷却收缩,使地壳发生运动(法国 博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