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B >> bo >> 伯夷 >> 正文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读司马光《疑孟》札记之一

司马光不仅是一位书生,而且是“战斗”在政治斗争一线的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的政治家,对孟子反对“君臣之道”,反对等级制度是看得非常清楚的,因而司马光一定要批评孟子。下面就来分析司马光的质疑。

 

二  司马光质疑的八条论据
司马光质疑的第一句话“孟了称所愿者学孔子……”,后面再来讨论。这里先简单分析介绍司马光质疑的八条论据,也就是司马光提出的八个问题。

1.“孔子历聘七十余国,皆以道不合而去,岂非非其君不事欤?”这是针对孟子批评伯夷“非其君不事”的。是说的孔子一生栖栖皇皇,到各国去游说,各国国君没有一个实行孔子之道的,因此司马光说“皆以道不合而去”。所谓“七十余国”是个概数。司马光此问不差,从原则上来说,孔子的确是“非其君不事”,但孟子所主张的却不是“君臣之道”,而是民本主义,这一点,司马光是非常明白的。

2.“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岂非非其友不友乎?”这是针对孟子批评伯夷“非其友不友”的。此条源自《论语·阳货》第二十章。其文为:“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此章是整理孔子语录的孔子的再传弟子的记事之辞。《礼记·杂记》记载鲁国有个孺悲,其文曰:“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郑玄注:“时人转而僭上,士之丧礼已废矣,孔子以教孺悲,国人乃复而存之。”此说可能不确,即使鲁国确有其人,也曾跟孔子学过《士丧礼》,那么孔子不会不见,孔子不见的孺悲,当另有其人。至于孔子何以不见孺悲,史籍中并未有记载。《仪礼·士相见礼》疏:“孺悲欲见孔子,不由介绍,故孔子辞以疾”;李充说:“今不见孺悲者何?明非崇道归圣,发其蒙矣”;朱熹《集注》说:皇侃引孺悲“当是时,必有以得罪者”。皆是臆测之词,不足为凭。司马光文中也没有认真考证此事。既不知孺悲是何许人,亦不知孔子何以“辞以疾”,就不能据此断定孔子 “非其友不友”。如果说“非其友不友”是指不是同道者不为友的话,那么,见见面并不一定就是友,不见面也不一定就不是友。实际上孔子的确不与他不同道的人交友,由此而言,孔子却也可算是“非其友不友”。

3.“阳货为政于鲁,孔子不肯仕,岂非不立于恶人朝之乎?”这是针对孟子批评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的。此条源自《论语·阳货》第一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孔安国注:“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欲见孔子,使仕也。”此章所述大概发生在鲁定公五年,这时鲁国的大夫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家(史称三桓)专政,即掌握了鲁国的政权。与此同时,季氏家臣阳虎等人(三桓的其他家臣)的势力也发展起来,形成鲁公室、三桓、阳虎三种政治势力,并酝酿着公开的斗争。阳虎此时欲见孔子是想把孔子拉入他的势力范围。孔子说“诺!吾将仕矣”,是应付阳虎的话,实际上并没有到阳虎那里去做官。孔子非常讨厌阳虎,把他看作是“恶人”、坏人。《论语·季氏》第二章:“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其中“陪臣执国命”就是说的阳虎。在孔子看来,“陪臣执国命”是大逆不道的,是“三世希不失矣”(实际情形是阳虎执国命一世而败)。司马光这一条说孔子不肯“立于恶人(阳虎)之朝”不差。但是在孔子、司马光认为是恶人的阳虎,在孟子看来就不是“恶人”,孟子在《滕文公上》第三章中对滕文公讲“取于民有制”时,就正面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4.“为定哀之臣,岂非不羞污君乎?”此条是针对孟子批评柳下惠“不羞污君”的,说孔子曾经做过鲁定公、鲁哀公的臣子。鲁定公时,孔子在鲁国做官: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在今山东汶上县)宰,相当于后世的县长。第二年被提升为小司空,同年又升为大司寇,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司法首长。孔子在大司寇任上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鲁国与齐国夹谷之会时,孔子帮助鲁定公摆脱了困境;二是诛杀少正卯;三是堕三都(关于孔子仕鲁,请参阅古棣等著《孔子批判》上“孔子的生平”一章)。鲁定公十三年,孔子离开鲁国,率领弟子周游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季康子派使臣邀请孔子返国,孔子返国后被尊为“国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府的高级顾问,有荣誉但无实权。鲁哀公、季康子都曾向他问政。鲁定公、鲁哀公时三桓专政,二公在政治上的确没有作为、没有建树。司马光把他们当作“污君”,大致不差。

5.“为委吏、为乘田,岂非不卑小官乎?”此条是针对孟子批评柳下惠“不卑小官”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索引曰:季氏史之“史”字“有本作‘委吏’。按:赵岐曰:‘主委积仓库之吏。’”《孟子·万章下》第五章:“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牛羊茁壮而已矣。”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乘田,管理牛羊的小吏。孔子也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司马光此条所言之孔子不差,孔子的确“不卑小官”。

6.“举世莫知之,不怨天,不尤人,岂非遗佚而不怨乎?”此条是针对孟子批评柳下惠“遗佚而不怨”的,源自《论语·宪问》第三十五章:“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伯夷,叔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伯夷隘,柳下惠不恭——读司马光《疑孟》札记之一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