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庄公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考
|
郑永英 据史料记载,郑庄公统治郑国时期,是郑国最为强盛的时候,其立国规模也在这时奠定下来。当时的郑国疆域大致以今天的河南新郑为中心,东至今河南兰考,南达禹州、鄢凌,西至虎牢关,北越黄河,纵横约100公里,基本上尽有了虢郐十邑之地,实现了太史伯为郑桓公规划的立国规模。这一区域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特别是在公元前707年以后,由于周王室被击败,郑国在天下的霸主地位也得以确立。郑庄公还恢复了在周王室中的地位,从此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拉开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诸侯争霸的序幕。当然在郑庄公统治时期,郑国疆域曾有过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总是朝着不断扩大的方向发展。从地理方位上看,12邑之地都在成周的北部、郑国的西北部,当时的大部分已在卫国的控制之下,不仅周天子在实际上无法控制,而且郑国也无法真正拥有。相反,4邑分布在郑国的西南和西北部,距成周较近,无论是对郑国还是对成周都很重要。 因此,这次交换看似对郑国有利,实际上是使郑国白白失掉了4邑之地。此后,郑国的疆域在名义上向西北和北部有所拓展,实际上其势力并没有真正达到那里。 郑庄公在开疆拓土中,还发生了一件对后来的郑姓人都较大影的事件。在郑国东部的新占领之地修筑启封城,以便更好地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据史书记载,郑庄公筑城一事与他常年与宋国战争有关。据《春秋》三传的统计,在郑庄公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的21年间(公元前722-前701年)共发生44件,其中大多与伐宋或抵抗宋人的入侵有关,因此说,郑庄公时期与宋国的战争是他对外战争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对宋国的攻势,他便在距宋国较近的东部边境修筑了启封城(今开封东朱仙镇东南3公里的古城村)。 附:周桓王为了打击郑国的势力假意用12邑之地交换郑国的4邑。12邑即温(今温县)、原(今济源西北)、浠(今沁阳西)、樊(今济源东)、隰 (武陟南)、攒茅(今获嘉西北)、向(今孟县西)、盟(今孟县南)、州(今温县东北)、陉(今沁阳北)、 (今获嘉北)、怀(今武陟西南);4邑即:邬(今登封西)、刘(今偃师南)、 (今孟津东北)、 (今博爱西)。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郑庄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郑庄公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考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开封的奠基人郑庄公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