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9年,卫国、宋国、陈国、鲁国和蔡国共5个诸侯国一起征伐郑国(在今郑州市的新郑境内),大军浩浩荡荡,围困了郑国都城的东门。
5个国家的大军陈兵于国门,而且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在这敌众我寡、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郑庄公急忙召集众大臣商议退敌之策。大臣聚集一堂,议论纷纷,有人主和,有人主战。郑庄公认真思索了一番,他打断了大臣们的议论,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郑庄公说,卫国的新国君刚刚即位,国内形势并不稳定,卫国来攻打郑国,是新登基的国君为了想在国内树立自己的威望,只要叫他取得小小的胜利,他就会心满意足,迅速撤兵;鲁国来攻打郑国是得到了卫国的贿赂,而陈国和蔡国是宋国硬拉着他们来凑热闹的,这两个国家与郑国并没有仇怨;至于宋国攻打郑国,是因为宋国的公子冯在郑国避难,宋殇公害怕郑国支持公子冯回国夺取君位,宋国才是真心攻打郑国的国家。根据以上分析,郑庄公决定先将宋国的公子冯移居到郑国南面的长葛境内居住。结果,郑国刚把公子冯移居到长葛,宋国军队就立即移兵长葛了。这下,郑国都城的危机缓解了许多。
郑庄公立即下令大开城门,派出老弱之兵,专门去和卫国的军队作战。陈国、鲁国和蔡国并不参战,只是在一旁冷眼观战。郑国与卫国打了几个回合,佯装大败,退入都城。卫国大胜,喜气洋洋地收割了郑国都城外面的稻子,兴奋地撤兵回国了。陈国、鲁国和蔡国见卫国取得胜利,回国去了,也都各自率兵回国。宋国见自己的4个盟国都撤兵走了,仅仅一个宋国根本不能与郑国相敌,也只好撤兵回国。郑庄公采取分割敌人的实力而巧妙退敌的计谋,后人称为“分化计”,这种计谋后来被历代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广泛使用。(王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