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老子画像砖
孔门四科: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身通"六艺"者七十多人。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才能来教导他们。按照学生不同的品行和专长,孔子把他们分为四科,其中,各科的代表人物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也合称为孔门四科十哲。
儒家之"圣":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参;"述圣"子思。
先秦时期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秦汉以降儒家们所称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汉宣帝对"俗儒"的指斥:
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书》卷九《元帝纪》
子路死于卫国的一场血腥政变之中。当时被逐的卫太子蒯聩发动叛乱,赶走了卫出公,并用武力挟持了卫国执政大臣孔悝,子路时任孔悝的家臣,他忠于职守,挺身而出前去平叛,结果不幸被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他的死记载如下:子路欲燔台,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宋代张载《西铭》中对"儒之大者"定位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河南郑州郑庄公雕像
> > > 了不得的郑庄公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热衷谋略。所谓"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因此,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圣,谋略运用炉火纯青,风风雨雨等闲而过,把握主动永不言败。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郑庄公在历史上的最大作为,是通过各种手段使西周末期才立国的小小郑国,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当然,在今天看来,这点儿事功也算不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但若从郑庄公所作所为所体现的政治技巧来考察,就不能不让人对他表示由衷的佩服了。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首先表现在料事能准。《孙子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个政治家是否成熟,就看他有没有睿智的头脑,能否透过复杂纷纭的表象,一眼明了事物的本质,掌握战略态势的走向,料事如神,制敌先机。做到"未雨绸缪","先为不可胜",这正是《管子》中提到的既"遍知"又"早知"。郑庄公在这方面可谓是第一流的高手,他比其他人更早看到"天而既厌周德矣"的形势,认清周天子权威的没落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诸侯争霸的机会即将来临,故能当机立断,高明决策,第一个跳将出来,发展膨胀自己的势力,鼓起精神向周天子叫板,不失时机攀登霸主的宝座,伐宋、侵陈、灭许、联鲁,一举造就"庄公小霸"的局面,成为开春秋一代风气之先的杰出人物。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还表现为遇事能忍。苏轼《留侯论》有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姬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姬段想占好地方,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姬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意的样子,忍下一时之气。其后,姬段的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之举,让郑庄公的臣子们都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力劝庄公早早应对,以免祸起萧墙,"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可郑庄公还是隐忍不发,以"不义,不昵,厚将崩"的理由婉言拒绝。真可谓忍耐功夫修炼到了家。
郑庄公的遇事能忍,也反映在他处理与周王室的关系问题上。面对年少气盛的周桓王的作梗为难,他努力克制内心的恼怒,主动前去王都朝拜周桓王,希望借此来缓解长期以来彼此间的对立情绪。谁知周桓王并不买账,给郑庄公吃了个闭门羹,让他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接着又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让他与身为左卿士的郑庄公分庭抗礼,并强行向郑庄公索取了邬、苏、刘、邘等四座郑国城邑,公开给郑庄公以大的羞辱。这虽然使郑庄公气不打一处来,但他最终还是按捺住了怒火。所以,遇事能忍,便成了他的性格特征。老谋深算,工于心计,这正是郑庄公战略意识高度成熟的显著标志。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又表现为出手能狠。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在周桓王打击面前的退让,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用军事术语讲,这是积极防御,即以防御退却为手段,以反攻制敌为目的的攻势防御。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可笑的是,他的对手对此茫然无知,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于是乎步步进逼:姬段动员军队企图偷袭郑国国都,周桓王大举起兵进犯郑国纵深之地。谁知他们忘乎所以的举动,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予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动乱的祸根;战于?葛,用新型的"鱼丽"阵法杀得周室联军人仰马翻,落花流水,连周桓王本人也中箭负伤。可见,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就又准又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