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郑武公之子,姓姬名寤生,是春秋初年的第二代郑国国君(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镐京城破,郑桓公死于国难,27岁的掘突继位为郑国国君,史称郑武公。郑武公雄才大略,他在周幽王死后,与秦襄公、卫武公和晋候仇和等一起打败伏戎,拥立太子宜臼继承王位,并护驾东迁洛阳,建立王城,史称周平王。郑国的地望也由陕西迁至河南。
郑武公乘护送平王东迁之机,先后灭掉虢、郐两国,并相继把鄢、蔽、补、丹、依、蹂、历、华纳入郑国版图,推行“武公之略”,并娶申侯女武姜为妻。公元前757年(周平王十四年)生寤生(即郑庄公),公元前754年(周平王十七年),生段(史称京城太叔的公叔段)。
郑庄公寤生出生的时候,是一个难产,所以武姜给她取名叫寤生(逆生)。武姜一直不太喜欢他。庄公的弟弟名叫段,生第二个孩子段时很顺利,武姜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在郑武公还活着的时候,武姜就多次要求郑武公立段作继承人。郑武公也是一个枭雄,废长立幼,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违背宗法的乱国之道,当然不肯遵从。
克段于鄢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死后,姬寤生继位,号郑庄公。这一年,郑庄公还不到十五岁,弟弟段十二岁。庄公元年(前743年),武姜请求郑武公把制地(今郑州市荥阳汜水镇)作为段的封邑。庄公回答:“父亲说过,制邑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不能够封给子弟。”武姜就转而要求庄公把京(今郑州市荥阳东南)封给段。京乃郑国的旧都,是仅次于京都新郑重要的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庄公心里很不愿意,但碍于武姜的请求,只好答应了。大夫祭仲进谏道:“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听啊!”
段叔到京邑后,号称京城太叔。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碍于武姜和段的兄弟之份,实在不好下手。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进谏。大夫祭仲又对庄公说: “凡属都邑,城垣的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所以先王之制规定,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法度,您怎么能容忍呢?”庄公很无奈的说:“姜氏欲之,焉辟害?”意思是母亲姜氏要这样,我哪里能避开这个灾祸呢?祭仲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叔段安置个地方,不要让他再发展蔓延。一经蔓延就难于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为了避免灾祸的产生(既对庄公,也对段),还是早点下手好了!)”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等等看吧。”话讲到这里,祭仲就什么都明白了,暗自做准备去了。
庄公一次次退让,果然促使段的野心日益增长。不久段竟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同时听命于自己。接着又把京邑附近两座小城也收入他的管辖范围。大夫公子吕对庄公说:“一个国家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主公究竟打算怎么办?您如果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生二心(不是个真心腹,中间派也看不下去了)。”庄公则不温不火地说:“用不着除他,没有正义就不能得民心,迟早他会自取其祸。”(孤立段,寻求对付段的借口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庄公还让人写了一首歌《将仲子》来讽谕段。 今传《诗经·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里讲得很清楚,郑庄公并非不能讨伐太叔段,只是怕母亲伤心,诸侯嗤笑,人言可畏罢了!(人言可畏)
可是,这时的京城太叔段已经无法收手了,庄公的纵容和退让被它看成了软弱。庄公二十二年前后,郑庄公与周王室关系紧张。在这时,如果太叔段能取郑庄公而代之,周天子无疑会乐观其成的。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在母亲武姜怂恿下,太叔段亲率甲兵万人准备袭击新郑,武姜也准备开城门接应。可使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郑庄公的监视之下,得到叔段起兵日期的密报,庄公马上下令:“该是动手的时候 了!”即命令公子吕率200辆战车讨伐叔段。京邑百姓闻讯,纷纷叛段。太叔段大败溃逃,仓皇出奔鄢邑(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庄公又攻打鄢邑,叔段外逃共国 (今河南辉县)避难。所以历史上又称叔段为共叔段。
黄泉见母 庄公对母后武姜十分恼恨,一气之下,把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今河南临颖),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引自《左传》)但武姜和庄公毕竟是母子亲骨肉,郑庄公过了一段时间就后悔起来。作为一个统治者,“不孝不仁”是很难维持统治的,可这个话又没法直接和心腹们说。郑庄公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 “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
这时候,颖谷(登封一带)有一个小官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在郑庄公招待他吃饭的时候,他故意先夹起一块肉舍不得吃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