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X >> xiao >> 孝庄皇后 >> 正文

 

孝庄皇后

孝庄与多尔衮关系的三种说法

 

董建中介绍,史学界中,对于孝庄与多尔衮成亲之说主要有三种解释:

 

私通之说:孝庄与多尔衮在入关之前就相识,且二人年纪相若。后孝庄被皇太极娶入宫中,但是五宫贵妃中的最末席,皇太极最宠幸的是她的姐姐海兰珠。于是,孝庄与多尔衮私下就有了暧昧的关系。

 

报恩之说:皇太极死后,皇位的争夺非常激烈,多尔衮当时权倾朝野,但最终他没有夺取皇位,而是选择了当摄政王,辅佐孝庄的儿子福临(即顺治帝)为帝,孝庄为了报恩,下嫁多尔衮。

 

保皇之说:多尔衮在清朝入关时立下大功,声威极盛,孝庄的儿子顺治帝幼年继位,根基不稳,多尔衮有夺取皇位之心,为了拉拢多尔衮,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下嫁多尔衮。

 

孝庄文皇后:历史上鼎鼎有名 故乡无人知晓。

 

孝庄是一位非凡的蒙古族女性,她13岁进宫,62年间辅佐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皇帝主政,为清初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子康熙这样评价他的祖母: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太后出身于科尔沁蒙古贵族,史称孝庄太后。最早是孝庄的姑姑嫁给了皇太极,但久未生子,于是她举荐了自己的侄女孝庄也嫁给皇太极。孝庄在一段时间里,也没有生儿子。于是孝庄的亲姐姐也嫁给了皇太极。这样一来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有姑侄三人嫁给了皇太极,这倒不是怕皇太极没有儿子,而是想通过生下有博尔济吉特血统的接班人,巩固蒙古科尔沁部同满族皇室的关系。皇天不负有心人,孝庄于崇德初年终于生下儿子,这就是福临。其实在三个博尔济吉特后妃中,皇太极最喜欢的是孝庄的姐姐,但她姐姐在崇德六年病死了,而皇太极也于崇德八年病逝,福临继位为皇帝。母以子贵,孝庄由妃而册立为后。在清初历史上,孝庄历经三朝,两辅幼帝,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从利用矛盾,在诸多有资格当皇帝的人中把福临推上皇位,到擒杀鳌拜,支持康熙亲政,她都起了重要作用,稳定了清初的政局。

 

太后下嫁问题,太后下嫁了没有?一个材料讲,说太后下嫁,讲了八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说他的母后为了保持顺治的皇位被迫下嫁,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顺治的皇位是经过非常复杂激烈斗争才而确定的。

 

第二说满洲有个习惯,兄死弟娶其嫂这个习惯有,但是这属于推论,不能作为证据,有这种现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证明多尔衮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尔衮自称皇父,皇父摄政王,这个是个称呼,尊称,有人说是他自称,有人说别人尊称,不能以称呼确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绪称慈禧太后叫皇阿玛,皇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变性了,变成男性了?所以这个也不算为证据。

 

第四就是蒋良骐写了一部书叫做《东华录》,《东华录》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多尔衮有时候到皇宫内院。这个也不能成为证据,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进皇宫内院,也不能说明皇太后嫁给他了,嫁给他,他就用不着进皇宫内院了,他住一家了,还用到皇宫内院了,反倒证明没嫁给他。

 

第五个,有的文章说顺治有谕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郑重地跟大家说,到现在为止,谁也没看到谕旨,没看到就不能说明一条史料证据。

 

第六,人说有一个下嫁诏,太后下嫁的一个诏书,我可以郑重其事地说,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明他看到了下嫁诏书,档案里面没有,文献里头也没有。

 

第七就是说孝庄死了之后,她本来应该到沈阳的北陵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没有,她葬到清东陵,这一条你不能证明她嫁给多尔衮。因为她事先说过。她说皇太极已经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坟启开的话,就惊动了亡灵,她很长时间和她儿子顺治,孙子康熙生活在一起,这样她最后和他儿子、孙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庄的陵墓放在清东陵,不能证明她下嫁给多尔衮。

 

第八个证据就是张煌言,(就是)张苍水,他写了一首七绝,叫做《建夷宫词》,《建夷宫词》有四句话:上寿殇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就明确说出来了,是太后下嫁了,这是在我们上面讲的这些材料里头惟一直接说到太后下嫁的,我们对这首《建夷宫词》做一个分析吧,他标题叫《建夷宫词》,建是建州啊,这里头没有用后金,也没有用清,就是夷狄那个,明显地带有一种民族的偏见。大家还要想,这个时候,张苍水在江南,南明势力和清朝是对立的,所以出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当时因为他算南明,记在异国之文,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而且是诗词,诗词也不能直接作为历史的证据,因为诗可以夸张,可以比附,最后可以这么说,太后下嫁没下嫁,有下嫁的诏书没有,有人说可能国内毁掉了,这么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诏书送到朝鲜,但是朝鲜的书里面《李朝实录》里面没有记载这个事情,我认为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事绝对无,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条过硬的材料证明皇太后下嫁多尔衮。

 

转自CCTV-10名家讲坛5月29日"清十二帝疑案 顺治上"主讲人: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

 

李自成入京,崇祯已自缢煤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多尔衮率军入关,在一片石大败李自成,定鼎燕京。孝庄的忠心侍婢苏茉尔,担心多尔衮精锐兵力在手,恐将在京称帝,孝庄却相信多尔衮。多尔衮心中确有挣扎,但最后仍信守承诺,迎福临入京即位。孝庄闻听万分欣慰,决心拼死保护自己的儿子、保护大清的前途。 

多尔衮对孝庄情深依旧,孝庄却为了大清基业与儿子的未来,对他若即若离,以柔情拴住他称帝的野心。两人彼此相爱渴望,却又彼此暗斗提防!而多尔衮与逐渐长大的顺治也产生了政见上、情绪上的尖锐对立,孝庄夹在两人之间,苦心设谋调停。权力与爱情的煎熬终使多尔衮英年早逝,孝庄虽松了口气,却也无比痛心难过。

顺治感情丰富,天资聪颖,性格固执,具有高度的理想性,亟欲实现自己"满汉一体,共享太平"的治国理念,但却引来了满州亲贵们的激烈对抗,这让孝庄伤透脑筋。而当年与顺治争帝失败的博果尔之母贵太妃,暗中结合对于顺治不满的满蒙亲贵,跟顺治作对甚至密谋废立。顺治与董鄂妃的百死无悔的爱情,造成满蒙亲贵的仇视、博果尔的死亡,也更激化了反派势力的仇恨与行动,但都为孝庄一一化解,而无辜的董鄂妃及其幼子、好友,都成了牺牲品。 

顺治对董鄂妃情比金坚。子殇妃死之后,顺治更郁郁终日,了无生趣,并萌生出家为僧的念头,尚来不及实行,便在贵太妃"同归于尽"的心态下,染天花病逝。

孝庄觉得这半生已经太倦了!她的丈夫、情人、爱子,都为情而狂、为情而死。她不懂,人说男子多薄幸,为什么努尔哈赤这脉子孙,却出了三个情痴,又与她关系如此密切。爱情、亲情、权力的重重纠葛,已经使她心力交瘁了!可是,回首这半生的委屈辛苦,无不是为了大清江山,她必须振作起来,不能万念俱灰,不能功亏一匮!孝庄勉力振作,依汤若望之密议,立顺治之子玄烨为帝,年号康熙。孝庄决心好好抚养这位少年天子成为明君,以弥补她对儿子的遗憾,为大清朝开创盛世!

 

孝庄在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度过了75年岁月后,却令人不解的是并未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的昭陵,也没进清皇陵,一直到康熙帝死,也未给祖母孝庄文皇后建陵,其梓宫在暂安奉殿停了38年之久,而最终于雍正三年(1725)才由曾孙胤禛安葬于清东陵的风水墙外的地宫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即使至今也未找到。


令人信服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不过对此民间传说甚多。

 

关于孝庄皇后为什么不葬入昭陵一事,民间有"托梦定陵址"的说法。大意是:孝庄皇后死,清廷遵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宫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128名杠夫个个被压得龇牙裂嘴,眼冒金星,寸步难行,只得把梓宫就地停放。两个时辰过后想继续前行,梓宫就像长在地上一样,丝毫不动。这下子可急坏了送葬诸王大臣,于是飞报朝廷。康熙皇帝接到奏章,也是一筹莫展。当夜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皇帝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宫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择吉鸠工,即地建陵。这回再移动棺椁也不那么沉重了。很显然,这纯属神话,不能作为依据。

还有的说,因为孝庄皇后下嫁给多尔衮,已不是皇太极的皇后了,所以她没有资格入葬昭陵,也无颜与皇太极合葬。清廷官书从来没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康熙帝以后各帝始终承认她是太宗皇帝的皇后。所以说这条理由也不充足。


而查阅史料,孝庄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原因有这样一段记载。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葬地之事早就留下了遗嘱。她谆谆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不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你们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康熙皇帝一向孝顺祖母,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遵照遗嘱,将祖母安葬在了遵化的东陵附近。


那么,为什么孝庄又被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而不是在皇陵内呢?许多野史称,这是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丢了爱新觉罗家族的颜面,所以把她葬在陵区大门外,罚她世世代代为子孙把门。其实,这只不过是好事者的主观意会而已。真正的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而孝庄则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虽葬在遵化清东陵,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孝庄皇后的陵名叫昭西陵,因此看,与清东陵是两个不同体系,不能混淆,只能葬在东陵区外,以示区分。第三,在清代,无论皇帝、王公谒陵,都先从最高辈分的墓主人的陵寝开始。孝庄皇后在清东陵所有内葬人中辈分最高,所以谒陵时,每次都必先从孝庄皇后的昭西陵开始。大红门是陵区的正门。是谒陵人的必经之处。将昭陵建在大红门旁边,也为谒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避免了绕道往返之劳。第四,清代,以左方为尊贵之位,皇帝谒陵,出入宫门、殿门、陵寝门皆走左门,臣工走右门。把昭陵建在大红门左侧,处于尊贵之处,也正反映了她的后代儿孙们对她的尊崇敬仰之意。大红门左侧地势高而平坦、土厚质纯,而大红门右侧,低洼多石,又滨临西大河,常有水患,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也应该将昭西陵建在大红门左侧。从以上几点看,将孝庄皇后葬在东陵陵区外,绝不是为了罚她为后代子孙看守陵门,而是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原因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孝庄皇后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孝庄皇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还孝庄皇后一个正名
    皇太极对蒙古族妻子情有独钟
    科尔沁宰桑贝勒家的小格格
    清宫戏:孝庄皇后为何要清算老相好多
    孝庄文皇后为什么葬在大红门外?
    关于满清孝庄皇后的若干人和事
    孝庄皇后和多尔衮的爱情故事
    影响三世的女人 ——孝庄皇后
    历史上的孝庄皇后:绯闻中的真女子
    孝庄皇后其人其事
    嘉庆帝当了三年“夹板"皇帝
    孝庄太后到底嫁没嫁多尔衮
    解读孝庄皇后太后
    清王朝的传奇女子——孝庄皇后
    孝庄文皇后及其祖陵
    苏麻喇姑:孝庄皇后身边最神秘的女人
    孝庄皇后留给后世的迷
    孝庄皇后与清昭西陵
    揭开孝庄皇后神秘面纱:两代幼帝背后的
    清宫剧带出孝庄皇后的历史疑问
    演孝庄皇后 潘虹要以柔克刚
    《孝庄皇后》随想
    孝庄皇后
    多尔滚和孝庄皇后
    “神秘的孝庄皇后”试读:一 皇太极登
    雷厉风行拿下和珅
    话说历史上的孝庄皇后
    神秘的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托梦定陵址
    从孝庄皇后到慈禧太后 揭秘清朝八位皇
    清孝庄皇后的资料
    缅怀清孝庄文皇后
    惟一一个曾经遭遇刺客的皇帝
    差点没能当上皇帝的道光
    龙袍也会打补丁
    取巧得位的咸丰帝
    风流却被风流误
    一 成吉思汗二弟合撒儿的后裔
    多尔衮娶孝庄皇后的前前后后
    论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为何要清算多尔衮
    浅谈孝庄皇后
    辅佐三朝的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
    寓意吉祥的永福宫
    姐姐海兰珠入宫受宠
    孝庄皇后义女:清朝唯一有一等侍卫官
    揭孝庄皇后的神秘面纱 少年天子背后的
    孝庄皇后为何要清算老相好多尔衮
    冯唐:我妈妈和孝庄皇后有血缘关系
    孝庄皇后色降了大明统帅洪承畴?
    微服私访也成瘾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