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对清史的戏说可能已经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而孝庄无疑又是这些戏说中的热门人物。清朝立国之初,史料缺失严重,富有的是大量民间的野史、演义。一个站在政治前台的女人,又是一个站在数名男子背后的女人——孝庄简直就是清朝最有故事的一个女人。
但是这些戏说里面,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呢?编剧们为了吸引观众,编出的情意绵绵英雄气短的故事,精彩一个胜过一个,内容一个不同一个,令我们越来越分不清历史人物本来如何,孝庄变成了一个站在皇帝和王爷之间的三角恋符号。
戏说的热潮终究会退去,而人们对于孝庄的认识,会不会就此停留在《清宫风云》、《孝庄秘史》给予的信息?而不论是出于什么动机,你想不想知道一个更接近历史原貌的孝庄呢?她和“戏说”的孝庄又有几分相似,几分陌生?
虽然历史具有无数的可能性,再严谨的史学也有可能只是一种猜测,但至少我们希望让观众有一个新的视角,而不仅仅把孝庄视为一个陷入三角恋的多情美女。
孝庄文皇后,原名博尔济特布木布泰,孝庄文皇后是谥号,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十二岁时被其祖父嫁于尚未登基的皇太极,二十六岁时生下福临,便是日后的顺治帝。孝庄长寿,七十五岁逝世,在清宫生活六十二年。在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座椅上,她始终没有直接垂帘听政,而是在默不作声地影响着历史的转动。孝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
孝庄是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
电视剧中年轻时的孝庄无一例外都是大美人儿,你看《孝庄秘史》里的宁静,《清宫风云》里的许晴,都是中国出了名的美女明星,且都有股特别的气势。有关孝庄的电视剧,几乎从来没有启用过小模小样的玉女明星。
历史上的孝庄,姿色的确如此出众吗?据孝庄画像所绘,她脸庞丰腴,眼眉娇小,下巴还似有肉袋,很难说上漂亮,但是很符合一介太后的仪表。《清史稿·后妃列传》里没有对孝庄容貌的描写,这符合所有正史的惯例:评价女子强调德而不是貌,便如孝庄第一次被册封为妃时的册封文:宫庄妃,尔其贞懿恭简,纯孝谦让。这样的评价大量出现在正史史料中。姿色如何,实难定论。
孝庄到底几岁?
电视剧总是乐意把孝庄定格在盛年,无论是身为太宗庄妃,还是顺治帝的太后,她总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一派仪态万方、容颜端庄却又眉眼带情的样子。那么在历史上她的生活最为活跃的阶段,到底是个少妇,还是一介老妇?
在这一点上,电视剧还算靠谱。 孝庄生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1613年3月),天命十年二月初二(1625年)归于皇太极,实足十二岁,崇德三年(1638年)生下皇九子福临。及至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暴毙,孝庄虚岁三十二岁。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的时候,孝庄将近40岁。
《清宫风云》中主要剧情发生在皇太极驾崩即孝庄三十二岁以后,和许晴的实际年龄出入不大。这对电视人来说,大约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三四十岁的历史人物原型,最容易出故事,再老些就不适合缠缠绵绵的感情戏了。
孝庄和多尔衮是青梅竹马?
事实上,根据正史记载,孝庄乃蒙古族,在草原上长大,12岁时由兄长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而多尔衮约从十五六岁开始,就为满清的江山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满清立国之初,汉化程度尚浅,但一个为深宫后妃,一个乃帐前骁将,相遇相知的可能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
这在历史上是一桩疑案。至今在清史学界也仍然是肯定者有之,持怀疑否定者亦有之。
太后下嫁之说,最早引起史家关注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其中有一首说:“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张煌言此词写于顺治七年,以当时人记当时事,似有所据,慈宁宫是孝庄皇太后的寝宫,词中说慈宁宫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举行婚礼,就是指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事。主张太后下嫁说的还有其他一些论据:其一,多尔衮被尊称为“皇父摄政王”;其二,据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诏告多尔衮的罪状中,不仅有自称“皇父摄政王”,还有“又亲到皇宫内院”,似乃暗指多尔衮迫使太后与之为婚;其三,孝庄遗嘱康熙不要将其与皇太极合葬,是否因下嫁多尔衮而有难言之隐。
但老一辈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早就撰有《太后下嫁考实》,针对太后下嫁说的各种根据,一一予以驳难。孟森认为张煌言是故明之臣,对清朝怀有敌意,所作诗句难免有诽谤之词;再者顺治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寓有中国古代国君称老臣为“仲父”、“尚父”之意,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不足为据,至于所谓到“皇宫内院”,疑多尔衮另有乱宫之举,不见得专指孝庄太后;再者孝庄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乃因昭陵已葬有孝端皇后,且皇后不与夫君合葬,这在古代并不乏实例。
不过,胡适先生读过孟森的《太后下嫁考实》后,曾致书诘难,认为孟文“未能完成释皇父之称的理由”,“终嫌皇父之称似不能视为仲父、尚父一例”。
孝庄是幕后掌朝的女主?
孝庄的一生和三个帝皇联系在一起,这给编剧相当大的想象空间,结果,孝庄似乎就成了满清另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主,一直处在权力和政治漩涡的中心。
事实上,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才12岁,是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向满族人谋求政治利益的筹码之一,此后的年月一直住在宫中,期间搬了一次家,从盛京搬到了北京。在皇太极驾崩前,孝庄的活动很少,虽然她谥号孝庄文皇后,事实上她从未做过皇后,福临被立之前她是皇太极五位正妃中的最末一个,直到当上太后后,才有了接触政治的机会。而顺治康熙两帝在位期间,她更多的是辅佐而非主政。
福临的继位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当时多尔衮和豪格都有意王位,但为避免冲突,引起满族内部分裂,最终达成妥协立皇太极的唯一正妃之子福临。由此没有做过皇后的孝庄一跃成为皇太后,走到了政治前台。
福临继位第一年,多尔衮攻下北京城,孝庄随后即护送福临入京,将都城从盛京迁至北京,济尔哈朗等人由此隔绝在权力中心之外,使
努尔哈赤诸皇子的斗争彻底告一段落。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编纂办的董建中副教授的观点和电视剧恰好相反,他认为,民间传说孝庄与多尔衮两情甚笃,其实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多处于敌对。多尔衮权重之后屡有反意,孝庄一路以各种称号相授拖延时间,从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一连串的帽子扣上去,总算笼络住多尔衮直至其病逝。
很难说多尔衮晚两年死会是什么情况,但是孝庄的怀柔政策在当时也是唯一的办法。这使得民间的传说对孝庄的名誉不利,但是毕竟是她保住了顺治的皇位,否则,难以想象历史又将如何书写。闻 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