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韶华已逝,物华已休,要在何年才能再见?也许待到头白时,望着片片梧桐落叶,方知知音世所稀。
蓦的,我在沉默里回望已逝的年岁,落花般的清香飘过,留下一地残痕。曾经沉淀的泪、离逝的风、飘散的愁,都似细雨阵阵,轻扣心扉,和着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无人听的悲苦,于此一同袭来,湮没了我的无限遐想。原来,年少轻狂的我,一向这般寂寞。
别君,别离!且看那消失天边的蓬帆,且看那密如散丝的泪!凝望你的泪眼,我竟哽咽,惟有在心里默念: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愿赠你一壶浊酒,迎着凛冽的江风,一销愁绪,融化两行清泪;愿作白发渔樵,与你泊舟江渚,笑谈古今,惯看秋月春风;愿为知己红颜,与你偕行,俯仰林中岁月。
轻合诗卷,偕着你的诗味,踏月归来。月华淡淡拂过,似你的多情满怀,又似你的恬静空灵。纵使丛山黯暗,我仍将悠然地漫过人生数载,怀想林中次次春回依然。会有诗中的你,带我疾驰而上,一路花香,采撷林中奇葩。而光景如梭,回望处,月色满楼,飞花萦怀。
韦应物(七三三?——约七九三),京兆杜陵(令陕西西住东南)人。韦氏世为三辅著姓。应物六世祖复,澹於名利,前後十被徵辟,皆不应命。北周明帝即位,礼敬甚厚,作诗赐之,封为逍遥公。五世祖冲,仕隋为民部尚书。高祖挺,唐太宗时历官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等官职。曾祖待顺相武后,官吏部尚书。唐代,民间流传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俗谚,韦应物就是这个显赫家族中的一员。但是,到应物的祖、父辈,家道已经逐渐式微。应物祖韦令仪,只担任过司门郎中、宗正少卿等中级职务。至应物的父亲韦变,旧史中已经没有记载,仅唐朝名书录提到他曾官「少[敞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韦变仕途并不通达,但他和他的兄长韦鉴、銮子鸥,都以绘书驰名於世,见诸张彦远历代名书记等纪载。至於韦应物自己,他在诗中一再说自己「家贫无旧业」(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在能烁阳令後寄居澧上善福精舍,能滁州刺史後寓居滁州西涧,能苏州刺史後寓居苏州永定寺,都没有回到杜陵,可见他在老家已经没有丰厚的产业了。总之,韦应物出身在一个有着显赫家世和隐逸传统的世家大族,但是,他却属于这个家族较为贫寒而又富于艺术修养的一支。韦应物约生於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天宝六年(七四七)左右,年十五,因门荫得补三行,成为玄宗的御前侍卫,陪侍从游宴。後来进入太学读书。安、史乱起,曾避难居武功等地。大约在肃宗时,曾为河阳从事。代宗广德中,为洛阳丞。永泰元年*七六五*,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去官,闲居于洛阳同德寺。大历四年(七六九),南游扬州。後为河南府兵曹参军,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复寓居洛阳同德精舍。九年,为京兆府功曹参军,摄高陵令。十三年,为邓鲧令。次年,京兆尹黎干获罪,应物坐为干所引荐改栎阳令。旋称疾辞官,寓居澧上博福精舍。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