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今年学种瓜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诗人韦应物种瓜,该是怎样的情形?那年春天,他率性而为,放下手里的事情,跑到农田里,破土撒种,浇灌施肥,兴致勃勃地学起了种瓜。
率性方卤莽,理生尤自疏。
今年学种瓜,园圃多荒芜。
众草同雨露,新苗独翳如。
直以春窘迫,过时不得锄。
田家笑枉费,日夕转空虚。
信非吾侪事,且读古人书。
——韦应物《种瓜》
时隔不久,别人的田地里一片生机,他的园圃里还是杂草丛生,苗稀草盛,惹得农民们一阵发笑。韦应物虽写得一手浑然天成的田园诗文,庄稼活做得却并不体面,他自己也曾自嘲过,“园庐既芜没,烟景空澹泊”。他常常是,闲望着田地里的星星豆苗,一转身,又走进书斋,读古人书去了。很显然,种瓜于韦应物,只是一种闲情与乐趣罢了。
少年韦应物,对于种瓜之类的事情,应当是毫无兴趣的。出生于韦姓豪门(有唐三百年间,出了十多个贵为宰相的高级人才,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俗语),虽然家道式微,韦应物也还是仰仗祖辈门荫,进入宫廷,成为唐玄宗身边的一名侍卫。豪门出身,累世高官,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有时也会贻害无穷。少年时代的韦应物,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据他自己后来的一篇怀旧诗可以得知,在这一阶段由于极度的“尚侠”,沾染上了很重的流氓习气,窝藏罪犯,赌博偷姬,不学无术,整日花天酒地,虚掷年华。本来这样下去韦应物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高级泼皮。
但“安史之乱”,叛军临城,大兵压境,唐玄宗仓皇出逃,平日里所有的生活与秩序,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突然失去了靠山也纷纷下岗。“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这一巨变,想必给年少的韦应物当头一击。大约是想起了祖辈家训,想起了理想情操,韦应物幡然顿悟,浪子回头,开始折节读书。
很奇怪,有时影响我们一生的重大改变,恰恰就是那么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句话。
从性格外向张狂,到含垢忍辱,含蓄内敛,再到后来的高雅闲淡,一个不良少年自清污渍,立身高洁,终成一代名家。这期间,韦应物走过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心路历程。
一个人要想学坏,很容易做到,但浪子回头,却需要相当的毅力。皇家侍卫不当了,韦应物放下刀枪,进入书房。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就得要接受礼仪习俗的熏陶,和横直竖平、内圆外方的规矩。好在韦应物还年轻,悟性也很高,祖辈们在血脉里积累延续的文化因子,又适时地萌发涌动了出来。在文字的熏陶之下,他渐渐削平癫狂,复归平静。“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进入太学读书几年,朝诵晚读,青灯黄卷,出来时韦应物已是脱胎换骨,杀伐之气全无,练得一手锦绣文章。他的笔下,已经能够看见碧绿的山水,青青的禾苗,潺潺的流水。韦应物的成长与转变,在整个唐诗史上,几乎是一个奇迹。他应该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当年让他就业又失业的唐玄宗,一个是让他想到种瓜继而恋爱山水的陶渊明。 而随后的出仕与远行,韦应物走出书斋,放眼看天下,看到了更为壮阔的山河,看到了更加湛蓝的天空。
从模仿陶渊明的诗歌开始,韦应物也渐渐感悟到大自然给予他的悠闲神韵。滁州西涧,一个幽僻的去处,他兀自躲在那里,品味春光:
独怜幽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