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诗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现已难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很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写出了雨丝缠绵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两句,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抹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这四句继续写江上景色。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离暗淡的景色。四句诗,构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画面。一切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口。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
这里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远望,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笼罩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包孕着诗人惆怅悲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别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依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蕴含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
通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诗人沉浸于这浓重的氛围中,情动于衷,难以自已。突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蓄积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同时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薑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色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珠联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