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产生的,如邓中夏的《中国劳工
问题》,肖楚女的《中国农民问题》,蔡和森的《中国进化史》,恽代英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施存
统的《社会思想史》,安体诚的《现代经济学》,董亦湘的《民族革命讲演大纲》,杨贤江的《青年问题
》等,其中瞿秋白的著作最多,有《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现代民族
问题》四种。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学生初步具有了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许多学生以这里为起
点,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上海大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重大的改革,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采取有重点
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不象别的大学教授,跑上讲坛,口讲指画了一点钟,便跑了,一切都不管。这
样的教授在上海大学里一位也寻不出。上海大学的教授,既担任这一门学科,他总能切心的研究他将怎样
使学生了解?怎样使学生研究这学科比较的容易些?怎样使学生在这学科上得到些利益?这些都是上海大
学的教授所愿意为学生研究的,他们都能负担这全部责任。”①许多教授的讲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如
蔡和森讲的《社会进化史》,沈雁冰讲的《奥德赛》、《伊利阿特》,俞平伯讲的宋词,以及张太雷、恽
代英、肖楚女等人的课,都能引人入胜,成为叫座的课。瞿秋白的课,似乎更能吸引学生。下面是当时两
位学生的回忆: -------- ①施蛰存:《上海大学的精神》,《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3年10月23日。
秋白是社会学系主任,担任的课程是社会科学概论和社会哲学。第一次听他讲课的时候,使我惊奇的
是学生突然加多了。别的同学告诉我,大家都很喜欢听秋白的课。除了社会学系本班的学生,还有中、英
文系的学生,其他大学中的党团员或先进的积极分子,甚至我们的好教师恽代英、肖楚女、上大附属中学
部主任侯绍裘等同志都愿来听听。…… 当课堂开始安静下来的时候,我看到秋白从人丛中走进课堂,走上了讲台。他穿着一件西装上衣,手
上拿着一顶帽子,他的头发向后梳,额角宽而平,鼻梁上架一副近视眼镜,与他的脸庞很相称。他和蔼亲
切地微笑着,打开皮包,拿出讲义和笔记本,开始讲课了。他的神志安逸而从容,声音虽不洪亮,但即使
站在课堂外的同学也能听到。在他的讲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空谈。 同学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他为了使大家明白,引证了丰富的中外古今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
把理论与当前的实际斗争相结合。同学们都很郑重地记下笔记,万一有人因为参加社会活动而缺了课,非
要借别人的笔记抄下来,才能安心睡觉①。 -------- ①杨之华:《忆秋白》。《红旗飘飘》,第8期。
瞿秋白既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谆谆教导,又注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指导,循循善诱,使他们得到更多
的知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可是,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
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不是
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常怀疑他为什么
不在文学系教书而在社会学系教书?他在那里讲哲学,哲学是什么呢? 是很深奥的吧?他一定精通哲学!但他不同我们讲哲学,只讲文学,讲社会生活,讲社会生活中的形
形色色。后来,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他的教
法很特别,稍学字母拼音后,就直接读原文的诗,在诗句中讲文法,讲变格,讲俄文用语的特点,讲普希
金用词的美丽。为了读一首诗,我们得读二百多个生字、文法,由于诗,就好象完全吃进去了。当我们读
了三、四首诗后,我们自己简直以为已经掌握了俄文了。① -------- ①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文汇增刊》1980年第2期。
社会学系逐渐成为上海大学最大的系,校中常常以社会科学为主举办课外学术活动。1923年春至1925
年上半年,学校举办特别讲座,邀请中外名流来校演讲。如李大钊讲《史学概论》、《演化与进步》和《
社会主义释疑》,马君武讲《一元哲学》,胡适讲《科学与人生观》、杨杏佛讲《从社会方面观察中国政
治之前途》,章太炎讲《中国语音系统》,郭沫若讲《文学之社会使命》,美国学者华德讲《关于社会科
学和社会问题》。1924年夏,学校举办暑期“夏令讲学会”。自7月6日至8月31日的八个星期中,共有名
流学者三十五人参加演讲,作了五十一个学术报告,听众如云,盛况空前。报告中有瞿秋白的《社会科学
概论》,汪精卫的《中国革命史》,戴季陶的《三民主义》,叶楚伧的《中国外交史》等。这些讲座、演
讲,观点各异,甚至截然对立,但对于活跃学术空气,扩大学生的视野,都是有益的。 由于学校的提倡,学生组织了各种类型的社团。如社会问题研究会,以“研究社会疾病,促进社会健
康”①为宗旨,会员有八十多人,除举办演讲会外,每周例会一次,讨论重要的社会问题。此外,如三民
主义研究会,中国孤星社、平民教育委员会,湖波文艺研究会等,都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把学术研究与社
会改造结合起来。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进行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 ①《学生组合简表》,《上海大学一览》,非卖品,1924年版。
炽烈如火的爱情
就在这个时候,爱情走进了瞿秋白的生活。 事情是从1923年夏天,瞿秋白的南京之行开始的。前面说过,党的三大后,青年团在南京开团的二大
,瞿秋白到会。会间,施存统拉着他去看望原来在上海平民女子学校读过书的两位女孩子,一位是丁玲(
这时,她叫蒋冰之,是她的本名),一位是王剑虹。第一次见面,瞿秋白就给她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丁
玲后来回忆说:“这个新朋友瘦长个儿,戴一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