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亲密交往和战斗友谊,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而谈到两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期间的友谊,不能不论及瞿秋白夫妇四次在鲁迅家避难之事。
众所周知,自蒋介石政权建立之后,蒋介石不仅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他的统治区内,更是
不断强化特务统治,制造了无数惨案。20世纪30年代,其对中国文化的“围剿”,手段之卑劣之毒辣,无以形容。逮捕、监禁、暗杀,时刻威胁着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每一个人,特别是瞿秋白这样的共产党前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领导者。
在白色恐怖弥漫的上海,文坛领袖鲁迅也时刻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但是,每当瞿秋白和杨之华被“鹰犬”追猎的最危急的时刻,鲁迅和夫人许广平总是置自身生死于不顾,甘当他们安全的、最可信赖的保护者。
1932年至1933年间,瞿秋白曾四次避难于鲁迅家中。在这期间,两人的思想交流和相互了解日益增深,结下了中国革命史和现代文学史上广为传颂的亲密友谊。
第一次避难——心与心的交流
1932年11月下旬的一天,瞿秋白夫妇突然接到警报,说有一个叛徒在盯杨之华的梢。瞿秋白来不及考虑,当即决定转移到鲁迅家中。杨之华考虑到瞿秋白和鲁迅的安全问题,独自一人在马路上转了三天三夜,甩掉了跟踪的叛徒后也来到了鲁迅家。此时,鲁迅正巧离开上海去北京看望母亲还没有回来,到11月30日,鲁迅方返回上海,和瞿秋白聚首。二人相见激动万分,相互有说不完的话。瞿秋白的博学,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的意志;鲁迅对共产党人的关怀,对马列主义从理论到实际的体会,谈论话题可谓多矣。他们对文化界的复杂斗争形势,对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帝国主义的横暴和“九一八”东北沦亡的哀愁,也都在朝夕相见中一吐为快,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
虽然瞿秋白夫妇和鲁迅一家相处融洽,但总归是避难,稍有不慎可能招来两家的杀身之祸。瞿秋白在鲁迅家住了一个多月,外面风声稍微有些松动,就在12月24日的雨夜,由化名史平的陈云将他接回紫霞路。秋白离开时鲁迅关切地对他说,“今晚你平安到达以后,明天叫XX来告诉我一声,免得我担心。”真是患难之交心相印,志同道合情意深。
第二次避难——肩并肩战斗
瞿秋白离开鲁迅家一个多月的光景,也就是1933年2月上旬的一天,上海中央局得到情报,说国民党特务要在当天晚间破坏中共在紫霞路的一处机关。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瞿秋白夫妇的住处可能发生危险。中央局组织部长黄文容急忙赶来,要他们赶紧转移。此时的瞿秋白又一次决定到鲁迅家。于当天傍晚,由黄文容护送,瞿秋白夫妇再次来到鲁迅家中避难。
瞿秋白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遭受王明集团迫害的主要对象之一,除在政治上、组织上饱受压制以外,在生活上也受到严重的经济制裁。王明一伙发给他的生活费只有十六七元钱,仅能维持夫妇二人的最低生活需要。鲁迅了解后极为愤慨,但考虑到瞿秋白本人的性格,不好直接接济,何不趁瞿秋白来自家避难之时,以自己的名义帮助他夫妇二人多赚些稿费,以度艰难之日呢?更何况可以并肩战斗,共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进攻!于是,一有机会,鲁迅就和瞿秋白合作。
其间2月17日的下午,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到上海会见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杨杏佛等人,在上海停留只半天,但报刊评论就捧与骂、冷与热,样样具有。鲁迅和瞿秋白对此义愤填膺,商定把这些评论收辑成册,以说明对于同样一个人,同样的观点,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评价,从而揭示文化界斗争形势之复杂,警示世人要认清各种人物的本质。随后,许广平负责搜罗当天报纸,鲁迅和瞿秋白负责圈定篇目,再由许广平和杨之华剪贴,然后由鲁迅、瞿秋白连夜编辑成册,鲁迅作序言,瞿秋白写卷头语。就在当月交野草书屋出版,即《肖伯纳在上海》一书。瞿秋白在卷头语中说:“在这里,可以看看真的肖伯纳和各种人物自己的原形。”
当月底,风声稍松,还是黄文容来到鲁迅家,把瞿秋白接到了中央局内部交通主任高文华家去住。鲁迅担心这样频繁的流离搬迁,既对秋白夫妇不安全,也不方便自己和秋白见面。于是,3月3日鲁迅在日租界为瞿秋白夫妇选中了东照里十二号的一个亭子间。3月4日到5日,瞿秋白夫妇搬进了鲁迅为其寻找的新居。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瞿秋白和鲁迅亲密地交往着,秋白短时间内写了一大批精美的杂文,用鲁迅的各种笔名,由鲁迅当作自己的文章寄出去发表。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进行杂文写作,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堪与鲁迅并驾齐驱。这一时期的瞿秋白与鲁迅,被世人称为“文坛双璧”。
连续两次遭难——聚散两匆匆
就在是年6月初,东照里十二号也出现了安全问题,瞿秋白夫妇不得不从中搬出,去跟冯雪峰同住省委机关所在地王家沙鸣玉坊一家花店的楼上。但不到两个月,也就是7月下旬的一天,省委机关又被敌人发觉了,瞿秋白等人的住处受到牵连。形势发展迫使他们必须在半点钟以内搬出。这一次能往哪里搬?当时冯雪峰和瞿秋白不约而同地说,到“周先生家里去罢!”当天刚好下大雨,所以秋白夫妇二人各带了一点行李坐上黄包车,扯上车篷,路上倒也安全,很快来到了鲁迅家。当天晚上,冯雪峰安排好自己以后,来到鲁迅家,见瞿秋白和鲁迅两人正谈得起劲。这次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住的时间较短,因为杨之华已由组织上分配了工作,就和秋白搬到机关去住了。然而时隔不久,大约9月间的一天深夜,突然传来警报,要瞿秋白夫妇马上离开机关。这时已是凌晨两点钟。瞿秋白和杨之华还是决定到鲁迅家去。他们分乘黄包车,差不多同时到达大陆新村鲁迅寓所的前后门。两个门同时敲响,惊动了鲁迅一家。许广平先披衣而起,惊愕地发现前后门都有人敲门,鲁迅镇静地走近后窗,看出后门黑暗中站的是一位女人,样子挺像杨之华,他又走向前窗发现来人确是秋白,即让许广平赶快开门。瞿秋白和杨之华对深夜惊扰鲁迅夫妇深感不安,急忙表示歉意。而许广平热诚地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夜宵,鲁迅则关切地问寒问暖,这一切使瞿秋白和杨之华感到异常的温暖。这是瞿秋白第四次来鲁迅家避难。这一次在鲁迅家只住了几天,就匆匆转移到机关另外的住处了。一个多月内连续两次遭难,来去匆匆。然而,就是这样,却进一步加深了瞿秋白和鲁迅两人之间的情谊。
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披肝沥胆,生死与共的友谊的建立,与瞿秋白多次到鲁迅家避难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环境下,正是一次次的避难,为两位文坛巨匠情感交流并建立伟大、圣洁、纯真的友谊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检验了二人在患难之中的真挚情感。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最有光彩,最有诗情,最有意义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