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u >> 瞿秋白 >> 正文

 

未曾长征者的精神远征--访瞿秋白等烈士的子女

  未曾长征者的精神远征--访瞿秋白方志敏刘伯坚烈士的子女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贾永、曹国强、白瑞雪)他们没有参加长征,但他们的死都与长征有关。

    当他们的战友们还在北上抗日的漫漫长路上艰难远征时,他们的生命征程却在长征的出发地走到了尽头。

    他们没有分享到长征胜利的喜悦,更没有盼来他们曾描绘过无数次的美丽的新中国。

    然而,每当我们唱起《国际歌》,每当我们读到《可爱的中国》《带镣行》,总会想起那些永远年轻的名字:瞿秋白、方志敏、刘伯坚。

    作为未能参加长征的人,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精神远征。

    瞿秋白——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上刑场

    分别5年,当父亲的面容再次出现在瞿独伊眼前,竟是绝照。

    1935年的一个夏日,正在乌克兰参加夏令营的瞿独伊,从国际儿童院的同学手中抢过了一张《真理报》,上面赫然登着父亲的一张半身照片,再一看,竟是父亲牺牲的消息。

    瞿独伊哭得休克过去。她不懂曾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父亲为何牺牲,她只知道,她的“好爸爸”从此没有了。

    从女儿记事的那天起,母亲杨之华就让独伊在对瞿秋白的称呼前面加上个“好”字,虽然秋白并不是女儿的生父。

    将自己和爱人合誉为“秋之白华”的瞿秋白,像珍爱他们的爱情一样,爱着这惟一的女儿。

    192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苏联召开前夕,瞿秋白一家来到了莫斯科。此后的两年间,父母在共产国际上班,瞿独伊则先后被送入孤儿院、森林学校和儿童院。

    与“好爸爸”并不多的相聚,在独伊的童年留下了清晰的印记:野花烂漫的季节,父亲带她到树林里采花,把花瓣夹在书里作书签;大雪中,父亲带着她去莫斯科郊外滑雪,还不时假装摔跤,逗得她咯咯地笑;每次来孤儿院探望,父亲总要带来她最爱吃的牛奶渣,每次离开,她总是送出很远,直到父母的背影看不见……

    1930年,瞿秋白夫妇秘密回国。临行前,他们对女儿说,爸爸妈妈有事要去南俄,很快就回来。

    善意的谎言让匆忙的分别更加匆忙。独伊没能与父亲再见上一面,甚至在回国前一天当杨之华去医院看正在发烧的女儿时,这个胸前别着“十月革命者”红星的小小革命者还责怪妈妈不遵守探视时间。

    三口之家的团圆,从此不再。

    直到40多年后,瞿独伊才从当年见证人的回忆中还原了父亲生命的最后片断——

    1935年2月,中央苏区陷落前夕,瞿秋白在向闽西突围的途中被俘。起初,他自称只是医生,并寄信给上海的鲁迅希望设法保释,不料因叛徒出卖而暴露了真实身份。

    当年6月18日清晨,福建长汀罗汉岭下白露苍茫。36岁的瞿秋白走到一处绿坪盘腿坐下,向刽子手微笑说“此地甚好”,尔后唱着自己于1923年翻译成中文的《国际歌》从容就义。

    瞿秋白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是就义前在中山公园中山亭前的留照。照片上身着黑衣白裤、神态安然的瞿秋白,与瞿独伊记忆里身材消瘦、面色苍白的“好爸爸”形象,今天仍常常重叠在她的梦里。

    儿时的独伊并不知道,父亲从20岁起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

    如果不是因为患病而给了“左”倾领导者以留下的借口,他也许能够同红色大军一起走上险难重重却又充满希望的长征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瞿秋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未曾长征者的精神远征--访瞿秋白等烈士的子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