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u >> 瞿秋白 >> 正文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11

人民觉悟起来,实

行国民革命,打倒中国解放运动的公敌——帝国主义和军阀,争回民族主权,争得国民民权。对于帝国主

义和军阀的强暴镇压,革命者应当唤起民众,告诉他们:每次逮捕一个反抗军阀与列强的奋斗者,可以产

生几百万个新的革命家;而肖(耀南)、吴(佩孚)的牺牲品——监狱里的绞场上的志士都是革命的母亲

,国民革命终将胜利。在国共合作大业中,瞿秋白是一位卓越的政治活动家。


上海大学教授

  1923年6月下旬,瞿秋白自广州到达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传达党的三大的决议。他住在岳

王村四伯父世琥家里,与妹轶群、弟景白、坚白等团聚。四伯父此时已经罢官赋闲,经济十分拮据。不过

外面还讲究一些排场。瞿秋白对四伯父礼节周到,内心也是颇为尊重的。叔侄见面后,叙谈一切,亲切欢

畅。瞿秋白谈他两年中在苏俄的见闻,解衣挥汗,兴致盎然;虽然是大热的天气,会意者都有涤尘解惑,

俗念俱除之感。当然,家中大部分亲友对于这位从外国回来的人不免觉得新奇,也有些不解,无从交流各

自的思想。这引起瞿秋白的沉思:“大家庭崩坏而小家庭的社会基础还没有”,“宗法社会的旧观念和大

家庭真叫我苦死。”①
  --------
  ①《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3—21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在杭州,瞿秋白去拜访了胡适。胡适是4月间由北京来到杭州烟霞洞疗养的。这一年,胡适三十三岁

,在政治上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在学术界已是海内闻名,颇有声望的学者。瞿

秋白来访,使他对这位年青的学者,也很看重。他嘱瞿秋白到上海商务印书馆,谋一个编辑的位子,做些

学问。这一建议,与他提倡的“整理国故”,似乎不无关系。7月中旬,瞿秋白回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

联系,得到的答复是:“容纳(各杂志)稿子并编小百科丛书以及译著”①。对这件工作,瞿秋白写信告

诉胡适:“假使为我个人生活,那正可以借此静心研究翻译,一则养了身体,二则事专而供献于社会的东

西可精密谨慎些。”②但是瞿秋白没有接受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他后来以“此等入款‘远下济近’”,“

未必够‘家’里的用”③为理由,推掉了这个差事。所谓家用,只是托词,因为瞿秋白从杭州回到上海后

,经李大钊的推荐,已决定到由国共两党党员合办的上海大学去工作了,而那里的薪俸是极薄的。8月,

瞿秋白到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有刘仁静、邓中夏、李

求实、恽代英、施复亮等,代表共有三十多人。会议着重讨论了贯彻执行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方针。

对于青年团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发生了争论,刘仁静不赞成加入,瞿秋白、施复亮赞成加入,

并说服了大家,最后决定青年团员可以加入国民党,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
  --------
  ①②③《胡适来往书信选》(上),第214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

  团的二大闭幕,瞿秋白返抵上海,就积极参加筹办上海大学的工作。
  上海大学是在国共合作的呼声中,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于1922年10月,由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

范学校改组成立并发展起来的。东南高师原有国文、英文及美术专修科和附中。创办人校长王理堂。学生

约一百六十人。学校设备简陋,教师缺乏,并且多不称职。学生中很多人受过五四运动洗礼,极不满意学

校现状。由学生会向校方交涉,无效。校长竟携学生缴纳的学膳费去东京留学,使学生忍无可忍。于是组

织十人团为核心,决定驱逐前校长,改组学校,推举一位有革命声望的人担任校长,办一所革命的大学。

十人团拟在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延请一位任校长。学生对三人素不相识,仅慕其名而已。经多

方探询,得知陈独秀行踪不定,章太炎意志消沉,而于右任自这年8月因靖国军失败,从陕西到上海后,

发表过救国须先从教育入手的言论,于是决定请于来担任校长。与此同时,学生还找到共产党,要党来接

办这所学校。中共中央考虑,以请国民党出面主办,于学校的发展更为有利,而且筹款也方便些,请学生

即派代表邀于右任出任校长。其时,一部分国民党人因广东陈炯明叛变,革命遭到挫折,转而谋求在教育

方面寻找阵地,培养干部人才。所以,当学生敦请于右任出任校长时,邵力子、柏文蔚、杨杏佛、柳亚子

都极力促驾。于右任答应出任校长,同时建议改校名为上海大学。于右任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靖国军总

司令,他赞同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他打算把上海大学的活动,纳入国民革命的政治轨道,

曾对上海大学学生们演讲,说“今后要制造炸弹、地雷,不仅在中国落地开花,还要炸得全世界开花结果

”①。但他苦于没有办学经验,因此寄“厚望”于共产党人。②1923年4月,李大钊到上海。于与李是老

朋友,私交很好。于右任、邵力子在福州路同兴楼菜馆邀约李大钊、张继赴宴,专门商谈上海大学校务,

请他们予以协助③。张继表示愿去南洋募捐,后来学校开欢送会,但他言而无信,并未南行。李大钊介绍

邓中夏(安石)出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邓中夏到校视事不久,瞿秋白就来了,先任学务长

,后任社会学系主任。8月8日,上海大学全体教职员在一江春聚宴,校长于右任主持推定学校最高议事机

构评议会,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陈望道、邵力子、陈德征等九人被推为评议员。同年12月改评议会

为行政委员会,瞿秋白等八人为委员。1924年2月,行政委员会召开第二、三次会议,瞿秋白先后被推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瞿秋白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11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