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Q >> qi >> 齐桓公 >> 正文

 

齐桓公首霸

士便接踵而至。
为了广招天下人才,齐桓公还非常注意接待各诸侯国的来客。他委派隰朋管理东方各国的外交事务,宾须无管理西方各国的外交事务。在国内每30里设置一个驿站,贮备食品,设官管理。凡诸侯国来的官吏,派专人专车负载行装,若是住宿,派专人替他喂马,并按一定的规格招待来客,如果招待标准与收费标准不当,则要治管理者的罪。齐桓公还规定,凡国内的官吏引荐外国人来齐国做事,看能力的大小,给予赏赐。引荐的不好,也不追咎。齐桓公还亲自走出去,派人四处招揽人才。“为游士八十人,奉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市,使周游于四方,以招天下之贤士。”(《管子·小匡》)齐桓公这些优惠的措施,吸引不少贤土来齐国做事。
  (三)齐桓公礼贤下士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他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宫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总上所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二、励精图治 富国强兵

  齐桓公为了达到富国强兵,实现霸业的目的,他励精图治,在管仲的辅佐下,就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历史上称为“桓管改革”。《国语·齐语》载:“修旧法,择其善者而创(用)之,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是桓管改革的纲领方针。这在当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一)改革内政
  修旧法,即整饬宗周的礼制,继承太公传统依时势的发展,将其合理部分“择其善者”行于今世,对那些与现实相左的礼法则别创新法以易。
  为了集权中央,齐桓公首先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叁其国而伍其鄙”,即三分国都,五分鄙野,“制国(郊内)以为二十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叁国起(案)界,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焉,山立三衡”。就是说,把国都分为六个乡,工商各三乡,不服兵役;军士乡十五个,由桓公、高子、国子各管五个乡。国都内的行政区划是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分别由轨长、里司、连长、乡良人(或乡大夫)管理。把国政分为三项,确立三官的制度,官吏中立出三宰,即三卿,使掌管群臣,工匠立三族,市井立三乡;设立三虞的官,专管川泽水产;设立三衡的官职,管理山林的有关事务。鄙野的行政区划是“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故立五大夫,各使注一属焉;立五正,各使听一属”。建立正、牧、县帅、乡帅、卒帅、邑司上下统属的官僚机构,以统治全国。“正月之朝,五属大夫复事(《国语·齐语》)”,就是说,五大夫每年正月例行向桓公报告政绩,并负责推举贤能。国君派五正对五属定期检查。各级官吏按一定的法令办事,权力集中于国君,官吏采用选举制度,人才由乡长向上进贤,长官书伐考评,桓公亲自策问,称为“三选”,地方官吏如果埋没压制人才,则治以“蔽贤”、蔽明”之罪。并设法打击那些投机钻营的“社鼠”,使无功无能者莫敢索官。这对打破世官、世禄制和任人惟亲的宗法有着积极意义。
  其次,在全国实行“四民分业定居”的措施,即“定民之居,成民之事”,按照人口分布的地域和职业,使土、农、工、商四民各居其职所,各有专业。农人种田,军士操练武功、战时作战,手工业者从事生产,商人经商,并可世代承袭世宗本职,不能自由迁移。这对定国安邦和社会的安定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经济
  经济是基础,“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调通过利民富民达到利国富国。桓管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三:
  1.实行“官山海”,首创盐铁专卖,所谓“官山海”,就是由国家对盐铁直接经营。因为,盐铁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盐铁的出产有一定的地方,生产需相当设备,必须依赖市场供给;盐铁又是销售面广量大、获利丰厚的主要商品。”“夫盐,食肴之将;……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汉书·食货志》)“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口食盐”,故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铁器也是一样,“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就是说,妇女用的针和剪刀,农民用的农具,工匠用的工具,都是铁制的。有了铁制用具,可提高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军备上用的武器,也多是用铁制造。因此,盐、铁与国家的强弱安危及民生大计息息相夫,必须实行局部的垄断,由国家实行专卖。
  盐的专卖,首先是“正盐策”。让地方上统计吃盐人的性别年龄,一一登记在册(盐策),按人口分成男女长幼等级,按户籍供给。供应的标准是人均月供盐三升。官府在收购调运盐时,按里程远近和损耗进行加价,并把实物税隐于盐价之中。以每升加价二钱计,一釜得钱二百,一锺得钱二千,千锺得钱二百万。万乘之国人口千万,每日售千锺,得钱二百万,每月可得六千万。只在盐的销售中就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桓公还下放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齐桓公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齐桓公首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