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多事之秋,践君主之位
齐桓公,名小白。僖公次子,襄公之弟,齐国第十六代君主。 然而他的政权不是自然承袭在风和日丽之下,而是谋划争夺于刀 光剑影之中。
自太公姜尚之后,十二传至齐庄公。其间,齐纪交恶,哀公 被烹;胡献构怨,内壁操戈。内乱迭起,外患杂错、民不聊生,国 无宁日,庄僖继立,方现转机。庄公在位64年,僖公当政33载, 父子连续治齐近百年之久。政局相对稳定,元气渐复,国力日增。 征伐异国,主盟诸侯,史称庄僖小霸。然而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襄公嗣位,前功尽弃。
襄公有庄僖称霸的野心,却无庄僖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他借 助庄僖余威,大动干戈。征纪、伐郑、灭部、平郚。连绵战争既 造难于邻国,亦消耗了自己。齐国呈现一幅忧凄的景象:成年男 子当兵打仗去了,家中只剩下残迈的老人、弱小的孩子、孤苦的 妇女。昔日盛产谷米的田地里,如今长满了茂密的狗尾巴草。襄 公荒淫无耻,长期与其妹文姜(鲁桓夫人)私通,并谋杀鲁桓公, 导致齐鲁两国关系恶化。襄公政令无常,朝布暮改,弄得吏僚们 无所适从。
由上可知,襄公时期,朝纲失常,政局混乱,不得不靠滥杀 稳定秩序了:襄公“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 祸及,故次弟纠奔鲁……次弟小白奔莒”(《史记·齐太公世家》)。 结果闹得众叛亲离,襄公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值此良机,积有 宿怨的公孙无知联合连称、管至父作乱,杀襄公而自立,此事发 生在公元前686年。次年春,无知又被渠丘大夫雍林所杀。连锁 性政变导致齐国出现了无君的局面。
当时可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一为避难于鲁的公 子纠,一为避难于莒的公子小白。纠的母亲是鲁国女,鲁自然成 为纠的强大外援,又有管仲、召忽的辅佐,因而纠具有争夺君位 的优势条件。小白自小与高俣友善,齐国的大贵族高氏、国氏自 然成为小白的得力内应,加上鲍叔的帮助,因而足以与纠抗衡。结 果是:高、国阴召小白,捷足先登,立为桓公。鲁国兵送子纠,迟 到一步,酿成败局。鲁兵临境,齐国相拒。同年秋,齐鲁战于乾 时,鲁师败绩。后子纠被杀,召忽殉死,管仲请囚,桓公保住君 位,齐国由此开始复兴。
春秋时期,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霸业的取得与桓公的开明和管仲的谋略是密不可分的,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欲拜管仲为相时,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史书中王子城父和宾胥无的记载十分有限,因而除了从管仲的分析评价中对他们的性格特点窥得一斑外,我 们对他们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而隰朋与宁戚则于史有载,留下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隰朋是齐庄公的曾孙。出身于贵族世家的他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而知书达理,聪敏大方。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周到细致,尤为擅长待人接物。管仲正是根据隰朋的这一特长,建议桓公任命他为“大行”,即外交大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职。当时周室衰微,天下纷乱,齐国欲称霸就必须担当起尊王攘夷的重任,赢得周王朝的信赖并在各诸侯国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此,齐国的对外政策、外交活动的成功与否对霸业的取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隰朋十分胜任“大行”之职,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外交大臣。
隰朋对齐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桓公也十分尊重他的意见,曾对管仲、隰朋二人言道:“孤之闻二子之言也,耳加聪而视加明”(《管子·戒》)。隰朋在齐国的外交方面还作了大量实际性的工作,贡献巨大,最令人称道的是平晋之乱。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葵丘之会后不久,晋国发生内乱,隰朋统帅诸侯联军平定晋国之乱,与秦穆公之军共纳晋公子夷吾于国,是为晋惠公。还代表齐国主持了晋国与戎狄之间的谈判,以抵御威胁中原的外来侵迫。他又会合诸侯筑城于缘陵,把倍受荆楚淮夷侵迫的杞国迁至那里安置。这些都充分显示了齐国的实力与作用,巩固了其霸主地位。
对隰朋最了解,因而对他的评价也最全面公允的莫过于管仲。据《管子·戒》篇记载,管仲病重,桓公前去探视,询问万一其病不治,谁是接替相职的最佳人选。管仲答道:“隰朋可以,隰朋的为人,眼光远大而能虚心下问。以善胜人,不一定能服人;以善陶冶人,没有不服之人。对于国政该不管的不管,对于家事不必知的不知,这只有隰朋能够做到。且隰朋的为人,在家不忘公务,在公门不忘家事;事君无二心,也不忘自身;用齐国的货币救济过路的难民,受惠者却不知道是他做的。隰朋是大仁大德之人。”“我认为能根据变化的形势与百姓共荣辱,然后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是隰朋啊。”
“宁戚饭牛”的典故为后人津津乐道,成为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的范例。宁戚本是卫国人,他聪慧好学、抱负远大。但当时卫国内乱外患连绵不断,宁戚家破人亡,无所归依。空有满腹才华却苦于无处施展的他听说齐桓公好贤纳士,便决定前去相投。他扮成行商,赶着牛车来到齐国,夜宿于齐都郭门之外。恰逢桓公外出途经郭门,正在车下喂牛的宁戚击牛角而歌。桓公十分惊奇,以为他是个人才,遂起用宁戚。后来根据管仲的建议,令宁戚掌管农业生产,当时,在“地泻卤”的齐国,农业是一个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