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环节,但又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在宁戚的管理下,齐国农业发展很快,并且还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思想。宁戚可谓年轻有为、事业有成者。在一次宴会上,鲍叔牙特意为宁戚祝酒道:“使 宁戚勿忘饭牛车下也。”提醒他要谦逊,不能居功自傲。宁戚时时以此自警,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和廉明的作风,深受人民拥戴。
对于东郭牙这个人,在历史上一直是有争议的。《吕氏春秋·重言》中做东郭邮为东郭牙,就是那个能根据别人说话的口型手势并结合当时政治形势而猜测出所言何事的人,他受到了齐桓公和管仲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但也有认为《吕氏春秋》有误,东郭牙应就是鲍叔牙。分析其性格特征,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抢在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捷足先登,继承了君位。后来,他又调兵遣将,周密部署,打败了护送纠回国的鲁国军队。并迫使鲁国杀了公子纠而将管仲囚送回齐国。可以说,鲍叔牙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在齐桓公夺得君位的政治斗争中立下了赫赫首功。但鲍叔牙却拥功不恃,当桓公欲拜他为相时,他固辞不受,而极力推荐管仲,言:“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 其为管夷吾乎。”(《管子·小匡》)并从五个方面比较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劝桓公任管仲为相,以图大业。由此可见鲍叔牙的大公无私和有知人之明。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而鲍叔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性情耿直,敢于犯言直谏。他能“识君臣之有善(与不善)者”,对桓公之治多所匡正。桓公在霸业有成后常露骄矜之色,觉得自己可比尧舜。一次,他对鲍叔牙说,想派人铸大钟,用以铭记自己的功德。鲍叔牙不赞同,他备言桓公之过,令桓公惭愧不已,说:“如果不是您及时批评,我迟早要犯大错误。”
还有一次,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同饮。致酒酣之时,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来为我祝酒呢?”鲍叔牙捧杯而起,道:“希望您不要忘记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时候。”桓公离席再拜说:“我和两位大夫能不忘您的话,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
两百多年后,孔子与学生讨论臣之最贤者时说:“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并进一步评价道:“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可见孔子对鲍叔牙评价之高。
正是因为桓管之时能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并知人善任,注意用其所长,使其各司其职,使一大批出色的人才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和发挥才华的岗位。终使齐国出现了君明臣贤、国强民富的兴盛局面,为开创赫赫首霸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弃一箭之仇,委军国大政
桓公虽然登上君主高位,但前景并不容人乐观。襄公留下来 的是一个烂摊子。《国语·齐语》中这样写道:“襄公筑台以为高 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维女是崇,九妃 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 之裂,戎士待陈妾之馀。.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 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真可谓齐桓公受命于 危难之际。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桓公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 任管仲为相。
任用管仲,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 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虽为姬姓,然而家道中落, 早已丧失了贵族身份。他本人不过是一普通“四民”中的商贾。在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 是制度障碍。其二,桓公姜姓,管仲姬姓。从大处看,姬姜固属 姻亲关系,然具体到桓管个体而言却无任何亲戚瓜葛。在“非我 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任用异姓的管仲 诚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纠的 辅佐,是为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桓公的带钩,差点要了他 的命,是为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 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这是桓公恩仇障碍。
然而管仲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 大才。当时鲁国的大谋士施伯这样评价管仲说:“管仲者,天下之 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 狄则狄得意于天下”(州、匡》)。其二,齐桓公欲作中兴之主,称 霸诸侯,非用管仲其才不可。对此,施伯看得很清楚:“管仲天下 之大圣也,……”返齐、天下皆乡之”(《大匡》)。鲍叔说得更明白: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齐世家》)。其三,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桓公的心腹重臣, 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 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其四,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 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也是有利因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改变了桓公诛杀管仲的初衷,坚定了他委之以重任的决心。于 是囚管仲于鲁,释管仲于堂阜,斋祓三浴,桓公亲迎之郊,厚礼 相待,任为宰相。旋即又赋三权,即贵为大夫,富有三归,亲如 仲父。齐桓公在任用管仲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大度与知人善 任。
无独有偶,堪与桓公弃一箭之仇,任管仲为相媲美的另一件 事是,拔宁戚于喂牛之中。宁戚,卫国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 但不为卫国所用。他听说齐桓公有宏图大略,招贤纳士,重用人 才,便决定到齐国一展雄才。宁戚便以商人车夫的身份来到齐国, 夜宿齐城东门外。恰值桓公夜出会客,宁戚一只手给牛拌草,一 只手拍打着牛角唱道:“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单布 短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康浪之水何时 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敝布单衣裁至骭,清早饭牛薄夜半,黄犊 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 阑,粗布衣兮组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 尔侧,吾将与尔适齐国。”桓公奇之,载与俱归,任为大司田。管 仲死后,宁戚当了相国。
桓公还任用了鲍叔牙、隰朋、王子城父、高傒、陈敬仲等人, 从而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集团。这是他成就霸业的重要保证。
三、标尊王攘夷,开霸主先河
齐桓公在以管仲为基干的集团辅佐下,厉行改革,富国强兵。 高张“尊王攘夷”的大旗,完成了称霸大业。
“尊王”在当时是一个很有用的政治口号。其短期目标是统二 于周室,周王无力,霸主受王命代行。而远程目标则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