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宾王
|
位”,微官养母,心愿就足。但内心深处总不免涌上阵阵悲酸。在《畴昔篇》中,他感慨万千地写道:“十年不调为贫贱,百日屡迁随倚伏,只为须求负郭田,使我再干州郡禄。”他十年不得升迁,但仍忍气干禄,原因是出于贫贱,是为了养活一家人,并不是自己贪恋官职。有的评论家看到骆宾王写的上面几句诗,不明就里,就说他为“求负郭田”而“干州群禄”,是一种庸俗势利的思想表现,这实在是冤枉了他。骆宾王不是势利人,也不贪禄要官。当年李元庆要他“自叙所能”,他不肯从命,最后回到兖州,准备终迹山林,就是证明。只是后来穷困潦倒,无法奉养垂暮之年的老母,才忍气吞声,再度求仕。此中苦况,只有骆宾王自己心中清楚。官场失意,骆宾王就把志趣集中在诗歌创作上面。武功主簿任上,他的著名长诗《帝京篇》写成。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使骆宾王的文坛声誉达到高峰。这首诗以五言、七言错杂运用的句式,平仄韵相互转换的节奏,铺张排陈,构成了一种流走婉转的声调,形成了一股磅礴奔放的气势。全诗以大量篇幅着力渲染京城长安及王畿一带地形的险要,殿苑宫阙、楼阁通衡等建筑群落的雄伟壮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生活的奢侈豪华,秦楼楚馆、游乐宴饮的淫佚无度。然后笔锋一转,向上层统治者敲响警钟要他们不要在繁华的表象下忘乎所以。乐极生悲,泰尽否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不防患于未然,最终难逃败亡的命运,分析堪称入木三分。诗的最后,由彼及己,作者痛快淋漓地发了一通怀才不遇的牢骚: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zhan)回。汲黯薪愈积,孙弘閤(ge)未开。谁识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诗中运用了一连串典故,借以喻己。慨叹自己才高八斗,但不为时用,碌碌一生,始终沉沦下僚,充分流露出郁积在心头的不平之气。这首诗创作的动因,恐怕和吏部侍郎裴行检的索诗有关。骆宾王出任武功主簿将近一年的时候,朝中循例选拔人才。裴行俭想为骆宾王提携,要他提供诗文,以作考核的依据。于是骆宾王就献上这首诗,上面提到的那通牢骚,自然也是发给裴行俭听的。裴看了骆宾王的诗,当然赞不绝口,于是大肆张扬,到处宣传。这首诗短时间就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外,恐怕与裴行俭的极度赞赏也分不开。裴行俭当然注意到骆宾王在诗中发的牢骚,内心也深表同情。碰巧这年(676)吐苦再度入侵,朝廷派裴行俭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率兵进讨。裴行俭决定选聘骆宾王为军中书记,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地位当然比一个县里的主簿要高。而且战事结束以后,裴行俭作为朝中典选大员,对自己军中的心腹要员还可继续提拔重用。这的确是一个仕途腾跃的好机会,但和上次对待李元庆的态度一样,这一次骆宾王也婉言谢绝,坚辞不就。他写了一封《上吏部裴侍郎书》给裴行俭,对裴的垂顾之恩表示感谢。接着说明母亲年老,长期卧病,需要他留在身边照顾,以尽人子之情。如果图个人的“荣宠”而“舍慈亲之色养”,让日薄西山的老母,倚闾而望。这种“背恩”的行动,是他所决不能为的。这封书信言辞恳切,感情诚挚,孝亲之义,剖析精辟,读之令人感动。有人说足以和李密的《陈情表》媲美,这话并不过分。裴行俭因故没有出征,仍旧主持吏部工作,于是调任骆宾王为明堂县主簿。明堂是京县,主簿的品秩为从八品上,比武功主簿上升了二阶。这次职务的小小提升,主要得力于《帝京篇》创作的成功和裴行俭的赏识提携。骆宾王调任明堂主簿,是58岁那年的夏天。年底,母亲病故,骆宾王离职在长安东郊青门外、浐水滨结庐守孝。61岁那年的春天,服丧期满,补授长安主簿,品秩有所提升。过了几个月,不知是不是命运的戏弄,他突然被提拔担任侍御史。侍御史隶属于御史台,职务是“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是朝廷的监察官。品秩为从六品下,是骆宾王一生中级别最高的一个职务。宾王为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正是这种耿直的品性,在官场上一直受到别人嫉忌与排挤。几度里官,始终不被重用,根子就在这里。平素他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而今却要代表朝廷去“纠举百僚”,岂不成了人家刀俎上的鱼肉,能不遭人宰割?果然,上任还不到半年时间,他这个负责纠举百官的侍御史,反过来被人纠举,锒挡入狱,成了一名阶下囚!骆宾王入狱的罪名是“坐赃”,也就是说有人告发他在长安主簿任上有贪污行为,于是就把他抓了起来。实际情况是母亲死后,没了后顾之忧。如今朝廷授给他这样一个官职,他就放开手脚,秉公执法,恪尽职守,想在有生之年,为朝廷干一番事业。谁知这一来,很快就得罪了权要。加上武则天控掌朝柄,采取的种种措施,他看不惯的地方,也敢于直言进谏,这就更加招致当权者的嫉恨。既然你老爱揭发别人贪赃枉法,那也就还你一个贪赃的罪名,让你去尝尝铁窗的风味!骆宾王入狱后,同行给他的惩罚丝毫不手软。《畴昔篇》在描述这段情事时写到,人们捏造罪名,对他严刑拷打,强迫他承认。他如同邹衍、李斯一样,含冤受屈,有理难伸。骆宾王终于因为自己的“秉性难移”,再一次遭受政治上的打击,而且和前两次的罢官革职比起来,情况要严重得多。使骆宾王感到最痛心的,还不是肉体上受到的折磨,而是人格被侮辱。他幼承家教,把刚直自恃、清白做人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之所以在宦途中一再遭到波折,就是因为坚持这种清节,不肯放弃做人的原则,与世俗合污。母亲在世的时候,为求得一家的平安,免得老母为他整天提心吊胆,他在最后阶段的处世行事中,表现得较为克制。母亲病殁后,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所以也就“故态复萌”。朝中的有识之士.把骆宾王举荐到侍御史的位置上,当然也是看中他清直自守、嫉恶如仇的特点,希望他在“宦海清污”中充分发挥作用。骆宾王自小就怀理国安邦之志,只是长期沉沦下僚,壮志难酬。如今有了这样一个施展才干的机会,他当然尽力奋进,为国效力。然而他对世事的险恶估计不足,以为只要正道直行,就能冲开一切关阻,所向披靡。但当他驾着“清污船”,刚刚下水,就被一个浊浪掀翻。他自己反成了污物,被“清”进了“垃圾舱”。“清”者变“浊”,“浊”者成“清”;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罗织成罪,有口难辩。内心的愤慨和痛苦,可以想见。在严刑逼供时,既无公理可言,而了解他的人也慑于诬陷者的淫威,又无人敢挺身而出,为他伸冤。但骆宾王是诗人,他可以用诗歌来为自己洗刷,并抒发自己的郁勃之情,表明自己的清白无辜。在人狱不久,他就写了一首《狱中书情通简知己》的诗,设法带给一批要好的朋友。诗中先说明自己担任侍御史后招祸入狱的经过。然后描述了狱吏凶狠,施刑残酷,使他蒙冤受屈、无法申辩的情况。最后大声疾呼:“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意思是说自己将一如既往,坚持清节,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虽然现在身陷囹圄,形同死灰,但死灰也能复燃,显示了坚贞不屈的意志。春去秋来,骆宾王絷狱已近一年,但冤情始终得不到昭雪。他一个人蹲在凄凉阴暗的监狱里,听窗外老槐树上蝉儿在秋风的侵袭下发出声声哀鸣。虽人蝉异类,但相同的际遇,却使他产生某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骆宾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骆宾王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骆宾王魂归何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