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集电视连续剧《柳永》。 编剧:陈旭、陆永建
故事一开始,选择柳永60大寿自家小范围“诞筵”上戏剧性的“灾祸”降临为切入面,对柳永在华阴县令任上突然间被“革职”,引起华阴各界人士上万之众不满,递“万民折”这个事件,把柳永一生命运坎坷、多舛和被对立面始终压制、打击的情形,进行了客观的反映。接着又把“柳永现象”的家庭和社会背景精巧地予以烘托,使武夷文化和闽北风情以及胜地奇茗等得以恰到好处的弘扬。 北宋著名词人,宋词婉约派宗师柳永系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出生于名门旺族,童年至青少年生活在武夷山。成年后赴京科考,鉴于种种原因,屡试屡败,几次三番“名落孙山”。后来进出 “秦楼楚馆”排解胸臆,写下大量新词。他执意创新,扭转了五代词风,完成了词由小令向长调的转变,不经意间,成就了一代宋词宗师的地位。他的词不仅在汉人聚居地被广为传诵,还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据西夏史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其社会影响之广泛。 《柳》剧分三条线索展开,综合反映了他坎坷的命运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艺术地塑造了这位宋词大家的形象。主人公柳永距今已千年,他那曲折、艰难而又浪漫、壮丽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景仰和丰富的想象。 线索一:描述柳词的形成过程。柳永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十五岁能写出《劝学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想抱负。他生长在武夷山,深受武夷岩茗的滋润、茶山民歌的渲染、中峰寺佛教的熏陶、无名氏《眉峰碧》长短词的影响、武夷山道教的启迪,文化积淀深厚。后来在进京赶考中,遭到命运百般嘲弄,科考一路障碍:主考官与其父辈政见迥异的恩怨,词学界的学术纠葛,与当朝政要的种种瓜葛,以及同仁宗皇帝没有缘分等,使他入仕无门。这期间,他凭着 “慢词”的真知灼见,在极具文化素养和音乐天分的“三朵名花”的情感激发下,突发灵感,词如泉涌,创作出了“婉约派”新词,独辟为柳词,成为宋词第一人。 对于这位大师的作品,在众多的赞誉之外,也有人说他的词是“艳词冶曲”。事情是这样的,北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歌舞、乐伎、杂耍和狎妓之风甚行,词曲弹唱在“秦楼楚馆”缭绕,原来的“小令”已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娱乐市场的需求,“旧词”亟待更新,“小令”务必改造,“柳词”便应运而生。他经常出入京城“三朵名花”——陈师师、赵香香、徐安安的香房,她们常常吟唱柳词,并支付给他“润笔费”,这无论在文化氛围、物质基础、情感抒发还是激情创作等方面,都给柳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使他成为我国最早的“专业词人”。因此,他的词有明显的社会生活痕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和“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等成为千古绝唱。他还写过一些颂扬华夏山水和忧国民的词作,如:《望海潮》、《煮海歌》等。客观地说,柳词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的时代精品,其形式、体裁开辟了宋词的先河。 线索二:描写柳永的情感生活。柳永二十岁时,祖母便为他成了亲。婚后小俩口感情甚佳,柳永在外飘泊期间,曾有追忆和思念爱妻的词。他们生有一子,后来妻子病逝。柳永回家奔丧时发现使女张端娣的容貌酷似爱妻,遂与她结为师生、主仆关系,张一直期待与柳续弦,但柳鉴于愧对爱妻多多,决心不让其妻的影子张端娣重蹈覆辙,坚持要为她找一个好的归宿,张对柳矢情不移,直为保护柳永而牺牲。柳永在晓峰盐场任职时结识了何花,她对柳永情有独钟,柳鉴于其爷爷何老汉为保护自己而被“刺客”杀害,誓作他老人家的儿子,因而面对何花的痴情,柳永始终不越雷池半步,最后以义父的身份把何花许配给名将狄青。这两个清纯姑娘,分别在柳永的调教下,都出息成知文善武的人才,她们对柳永都崇拜有加,痴心不改,但柳永既明确了与她们之间的上下辈关系,便自觉地承担起了长辈的责任,体现了他男子汉的风范和品质。同时,柳永又是一个“泛爱”主义者,他称“调笑师师最惯”、“香香与我脾和”、“安安于我情多”。他同时被三位女子所钟情,师师的纯,香香的深和安安的痴,都给他身心带来极大的愉悦,成为柳永创作新词的催生素,从而词作不断,佳篇迭出。同时,柳词又成为“三朵名花”必备的生活需要。柳永视她们为红粉知已的同时,又把她们当作新词创作和实验的园地。如此这般,她们之间便有了精神和物质、肉体和和心灵的碰撞火花,有了风流才子与绝代佳人的匹配,成为那个时代男女情爱理想的伊甸园。她们在与柳永相往中,既有“三姐妹”同爱一个人,共享幸福和共负责任的豁达,又难免产生出一些“妒意”,使她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柳永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柳永》简介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