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柳永《望海潮》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无数名人名篇留传后世,文字隽永,源流磅礴,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古人颂扬杭州,也有许多名人名篇,成为千古绝唱。其中的《望海潮》词以高度地艺术概括,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城的美丽和繁华。古人景仰和向往杭州,无论举子赴试,商旅往来,一般都要读一下《望海潮》,就连远在幽燕北陲的金主完颜亮也是在《望海潮》的吸引下,派出画工,潜入临安,登上吴山,画下杭城图景,完颜亮将它挂在堂上,天天观赏,并自题“立马吴山第一峰”!执意“投鞭渡江”,觊觎夺取临安。至今杭人在缅怀历史时,也以有《望海潮》词引以为豪。
名篇留世,然而人们很难意想到这一名篇竟出于一位余杭县令之手。世人在热情传诵《望海潮》时,对作者柳永其人也知之甚少。即使是《杭州词典》、《杭州历代名人》等专著也没有介绍《望海潮》这一名篇的作者柳永其人。倒是明代那位冯梦龙,他在搜集历代话本小说辑成“三言”120卷时,分为两类,一类“小说”,一类“讲史”,如引经据典,介绍李白、钱鏐等历史人物,其中专门有一卷介绍了柳永生平。
柳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官人“,他生长于北宋仁宗年代(1023-1063),原为建康府崇安县(今南京)人。父亲在东京(今开封)为官,柳永自幼流落在东京,耳濡目染京华烟云和流风,成为一位风流倜傥,丰姿洒落的才子。在他二十五岁时,就以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尤其是填词名闻京师。他留下的词作中,除《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主要反映羁旅人生和行役之情外,大多是描绘都市风光和风花雪月之作。
柳永是景祐进士,他的诗词文采常常使一些高官所敬慕,但又因其高傲而敬而远之,只是因他才名出众,朝廷在任用官员时任命他为浙江省余杭县宰。就在余杭任内,以其激情和艺术才华登吴山写下了《望海潮》词。三年任满回京,当了一名屯田员外郎。他是一位孤高嫉俗的怪人,他傲视官场和礼教,无意于他自称是“下僚”的仕途,成天走街穿巷,与当时的名姬诗词交往。
那年,宰相吕夷简六十寿辰,他仰慕柳永之名,派人携绢一疋求柳永写祝寿词,他写了《千秋岁》一阕,余兴未尽,顺手写了一首《西江月》: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这首《西江月》原本是因其怀才不遇而宣泄的牢骚,谁知竟夹在《千秋岁》词中一起送到了吕夷简手中。吕丞相读后,大为不满,认为柳永嫌他酬仪太薄而借故发泄,使他耿耿于怀,衔恨在心,而这位风流才子对此却早就丢之脑后了。当朝廷开荐翰林院缺时,宋仁宗因闻其名有意起用柳永,就是这个吕夷简向宋仁宗读了这首《西江月》,声称此人“恃才高傲,全不以功名为念,任屯田员外郎后日夜留连妓馆,大失官箴”。于是,宋仁宗御批: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这位皇上嘲讽了柳永不求富贵的态度,将他削职为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