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L >> li >> 李兰妮 >> 正文

 

走出抑郁的旷野

贝尔说,德国的患者都只有30%的人接受过心理治疗。德国对医学尤其是精神学研究是非常超前的,他们都这么搞不清楚,那中国的情况呢?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10.4%的人有抑郁症,那么中国就有1亿多人。写书的目的就是反思、自救、救人,希望我的写作能帮助大家了解抑郁症,重视精神健康。
   记者:事实上,人们对抑郁症也有很深的误解。
   李兰妮:是的。不时有半熟不熟的人会教导我说你想开点、乐观点就不会抑郁了,你是不是太脆弱啊做人不要太计较,心胸要开阔。抑郁症病人常遇上被人用指头戳捅伤口的“安慰”。没人理解无话可说。这也是某些病人不得不死的原因之一。这类误解太普遍,所以精神卫生科门诊宣传栏上第一句话就是“抑郁症跟意志、品行无关。”这句话让许多初诊的病人释然,并心存感激。如我患的抑郁症就跟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严重失衡有关。简言之我必须服用精神化学药物补充5—羟色胺。否则即使天天看心理医生都救不了我的命。
   ■《旷野无人》文体创新,备受各界关注
   记者:您的《旷野无人》的结构文体非常特别,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誉为“超文本的厚重作品”。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李兰妮:这部作品由“认知日记”、“随笔”、“链接”和“补白”四部分组成,文体上确有创新。写“认知日记”时,我是一个抑郁症病人。写“随笔”时我是一个文学作者。选择和阅读“链接”部分时,我是一个旁观者、读者。“补白”则是想对“链接”部分加以补充。“链接”部分多是我的自况体散文,有些部分不曾与读者见过面,我想把它们当作背景资料,既是社会、时代、历史的个性化资料,又间接可找出个体抑郁症形成的脉络。在“链接”里,我尽可能多地摘录一些对我康复有过帮助的书籍段落,供特别有心的读者参考。“链接”也有我患癌症、抑郁症诊疗时的病历、检验单摘录,目的是想告诉有病的人们:我们可以与病共存,生命和死亡之灵可以共舞。
   记者:据了解,这部特别的作品受到了各方关注。
   李兰妮:是这样的,这部作品在写作之初就列入了中国作协重点文学扶持项目,后来又进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中国作家网如今为这部作品专门做了一个“热点专题”栏目,认为它是心理疏导最佳读物,对5·12大地震后人们重建心理家园也有很大帮助。7月3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将专门为这部作品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未来深圳方面也会举行相关研讨会。
   记者:上周日您还专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讲一堂“走出抑郁——一个抑郁症作家的精神档案”的讲座,现场非常火爆。
   李兰妮:我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市民来听我的讲座,连过道走廊上都站了很多人。说明深圳人非常关注精神健康,去年深圳市人大的卫生规划也提出要关注精神健康,这的确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现在深圳人不仅满足于物质的回报,而在探求精神的健康、心灵的和谐,只有精神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这本书其实没有完,谁都可以写
   记者:著名评论家崔道怡先生评价说,至今仍然没有如《旷野无人》这一类型的文学著作,并表示兼有癌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存活下来就已无多,而同时又兼有文学之才情并愿意且能够“现身说法”者,惟有李兰妮。您怎么看?
   李兰妮:到今天为止,我翻阅过十几本谈及抑郁症的书籍。那十几本书里,有既是医生又是抑郁症患者写的,也有既是心理学家又是抑郁症患者写的,还有书中作者引用作家患者、政治家患者、名记患者等各类名流患者的患病感觉,我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表达那些感觉。没有一个重度抑郁病人能够准确说出他所受的是怎样的折磨。神经系统本能地拒绝表述。能说出来的,都不是最深层的,也不是最恐怖的,更不是原始无伪的。因为,它们无法表达。
   记者:你觉得这本书写出了你想说的吗?
   李兰妮:其实我想说的很多很多,这本书只是我想表达的十分之一。第一是因为写的时候我抑郁得没法写下去了,写到最后,我就想站在十几层楼上跳下去,连书的后记都无法完成。第二,有些痛涉及到我的家族,例如我的外婆,她也抑郁,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她在医院,她要出院却没人接她回家,只能直接转到养老院,十几天就离开人世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我一方面通过这本书告诉别人抑郁症是可以走出来的,但是现在我等于是又深入虎穴,又开始抑郁了。我的密友李媚认为那没写出来的十分之九是更深刻的,但她也劝我不要写出来了。第一,她觉得我承受不了这个;第二,应该让全社会的人来补上那十分之九,因为每个人的精神都不一样。
   记者:真的不会再就这个内容写下去了吗?
   李兰妮:我是以为这是我的绝唱,半个月前我还昏倒过,说实话,写这样的作品总把我拉回痛苦的回忆,回到那梦魇当中。著名评论家贺绍俊鼓励我继续把“更深层的精神之痛”写出来,我希望能继续写,但我更希望有人来接力,就好像我这本书的后记没写完,而交给李媚和田惠平接棒,比我自己写的后记更精彩。这是开放式后记,任何其他人都可以写,不管抑郁与否,只要你愿意写、愿意关注抑郁,那么大家可以写出无数个版本,我追求全民对精神疾患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精神疾患的重视程度,让后一代人精神健康,能很好地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快乐。这本书其实没有完,谁都可以写。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李兰妮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走出抑郁的旷野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