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海瑞”同遭大冤案
|
周信芳和马连良是我国京剧界久负盛名的两位大师,世称“南麒北马”。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周信芳的《海瑞上疏》和马连良的《海瑞罢官》在京剧舞台上争艳斗奇,由于他们的精湛表演,被人们誉为舞台上的两位“活海瑞”。然而,就是因为这两出戏,在“文革”中使这两位艺术大师同遭厄运,甚至被迫害致死。这成为京剧史上最大的冤案。
周扬建议周信芳编演“海瑞戏”
周信芳的《海瑞上疏》编演于1959年。那年年初,中央及地方一些报刊根据毛泽东一贯提倡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说话的民主风气,发表了不少颂扬海瑞、魏征等历史人物的文章,有人称之为“海瑞精神”。1959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来上海,下榻于锦江饭店。他通过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太成约见了上海京剧院院长周信芳和文化局戏剧处处长刘厚生。他建议周信芳编演一本以海瑞为主角的京剧。他说,从反右之后,许多人都不敢说话了,写海瑞戏,要鼓励大家敢于说真话。他还送给周信芳《海刚峰奇案》、《丘海二公合集》两本书,供他编戏时参考。 周信芳把这一创作任务带回来,立即得到文化局与京剧院的支持。京剧院党组织和院务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全力以赴把这出戏作为重点剧目搞好,向国庆十周年献礼。4月到5月,创作组编写了剧本提纲。 就在同年4月间,中共中央八届七中全会在上海举行。毛主席在会上针对反右以后不少人不敢讲真话的情况,提倡要有反潮流的勇气,要有不怕撤职、不怕开除党籍、不怕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五不怕”精神,要有解放思想、坚持真理、敢想敢说的风格。毛主席看了湖南花鼓戏《生死牌》以后,又讲了称赞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话。 这一时期创作组先后搞了三个提纲。7月间,许思言根据第三个提纲写出了初稿。 初稿得到了领导和京剧院的肯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文汇报》负责人陈虞孙和李太成、刘厚生等人都认为基础较好,给予肯定。 为了确保这一重点剧目,京剧院调集了强大的演出阵容。周信芳扮演主角海瑞,金素雯饰演海夫人,李桐森饰演嘉靖皇帝,纪玉良、童祥苓等著名演员担任其他角色。周信芳还担任导演。
《海瑞上疏》尽显麒派风采
1959年国庆前夕,上海市庆祝建国十周年展览演出拉开了帷幕。9月30日,上海京剧院的大型新编历史剧《海瑞上疏》隆重首演于天蟾舞台。这次献礼演出有十六个剧种,一百多个剧目参加。《海瑞上疏》独树一帜。周信芳虽然年逾花甲,但老当益壮。他再次以其独特的麒派风采和麒艺魅力倾倒了观众,引起轰动。 《海瑞上疏》是一出好戏。剧本写户部主事海瑞眼看嘉靖皇帝妄求长生,宠信方士,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心中十分忧愤。一日又目击方士、官差为建玉芝坛强拆民房,驱赶百姓。海瑞进谒首辅徐阶,指望他谏君匡过,可是徐阶明哲保身,不敢出首。海瑞无奈,决定自己上疏,冒死奏谏。海夫人因劝阻他不听,深夜将疏本焚毁,海瑞于是投奔好友何以尚家重修奏疏。次日嘉靖举行庆典,海瑞命人抬了棺方,入朝觐见。嘉靖阅疏大怒,将海瑞下狱,并欲处以极刑。何以尚保奏,也遭刑杖。后嘉靖暴死,新帝接位,经徐阶斡旋,海瑞获赦。出狱时,百姓夹道欢呼。剧本围绕海瑞冒死上书一事,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剧情发展跌宕起伏,人物感情波澜翻滚,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海瑞上疏》正式公演后,立即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和评论界的普遍关注。上海与北京的报刊纷纷发表评论,分析了《海瑞上疏》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成就,称赞该剧的创作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 《海瑞上疏》公演不久,其剧本便在《上海戏剧》杂志上公开发表,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这个戏到北京演出,陈毅、周扬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都给以了肯定。
吴晗为马连良撰写《海瑞罢官》
非常巧合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南麒北马”不约而同地排演了海瑞戏。就在《海瑞上疏》上演不久,在北京的马连良也开始了海瑞戏的编创。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在报上发表了《海瑞骂皇帝》、《清官海瑞》、《论海瑞》等文章,马连良一向敬重海瑞,对吴晗这些作品也十分喜爱。 1959年冬天,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马连良遇到了吴晗,两人谈到了海瑞。马连良先是问吴晗,为什么报刊上连续发表多篇宣扬海瑞的文章?吴晗告诉他,1959年4月,毛主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央会议上曾称赞海瑞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畏权势的精神,号召大家要学习这种精神。后来钱俊瑞、胡乔木来找他,要他写些关于海瑞的文章。于是,他就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文章。马连良对吴晗说:“我在富连成科班学戏时曾演出过《大红袍》,我对海瑞十分佩服,我看了您写的那几篇关于海瑞的文章,更有兴趣。您能不能给我写一出描写海瑞的新的京戏?”吴晗答应试试看。过了不久,吴晗果真写出了《海瑞》剧本初稿(后更名《海瑞罢官》),给马连良送来了,并希望剧团加以修改。1960年底,《海瑞罢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礼堂正式公演,由王雁担任导演,马连良饰演海瑞。 这个戏主要写罢官,海瑞上任应天府巡抚,察访民情时得知:告老还乡的太师徐阶,霸占了洪阿兰家的民田,并纵子徐瑛行凶,强抢了洪阿兰的女儿赵小兰。海瑞秉公而断,判徐瑛死刑,徐阶退田。徐阶买通朝官,诬告海瑞鱼肉乡里,罢了海瑞的官职。海瑞毅然在交印之前处死徐瑛,为民除害。《海瑞罢官》演出非常成功,好评如潮,人们称它为马派艺术又一杰作。吴晗原是一位历史学家,又是副市长,他跑到京剧行当写剧本,因此廖沫沙称赞吴晗“破门而出”。
南北“海瑞”均遭灭顶之灾
可以说《海瑞上疏》与《海瑞罢官》,分别是周信芳、马连良在晚年推出的两出极具光彩的巅峰之作。 然而,政治斗争风云变幻,谁能料到,这两出海瑞戏竟成为“文革”首先开刀的对象!心怀叵测的江青早就对《海瑞罢官》虎视眈眈。 1964年下半年,她找北京的评论家批判《海瑞罢官》,人家没同意。1965年2月,江青来到上海,在柯庆施的支持下,与张春桥共同策划,由姚文元执笔炮制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活动非常秘密。文章写好后,送给毛泽东审阅。此时毛泽东正在酝酿发动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对文章表示了肯定,意图从北京市委打开缺口。 这样,1965年11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署名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首先向《海瑞罢官》发难。文章一开始就给《海瑞罢官》下了政治结论,说它“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文章指责作者塑造“假海瑞”目的是宣扬“地主资产阶级国家观”、“阶级调和论”、“美化作为地主阶级专政工具的清官和法律”。剧中写了“退田”,就是要人民公社向地主退田,就是搞复辟,刮单干风;剧中写了“平冤狱”,就是要为地主、资产阶级翻案;剧中歌颂海瑞刚直不阿,就是反对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同陈伯达等人谈话,在肯定姚文元文章的同时,指出:但是没有打中要害。他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毛泽东的这番话使已经掀起的批判《海瑞罢官》的运动更加升温,完全从学术问题转向政治问题,调子也越来越高,从刮单干风到替庐山会议上罢了官的彭德怀鸣冤叫屈,一直到骂皇帝就是骂毛主席。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批判《海瑞罢官》的同时,《海瑞上疏》当然也不能幸免。这场批判运动一开始,姚文元的文章就是一箭双雕的,他在文章中特别点出:“也有人专门编演过新的历史剧《海瑞上疏》。”接着江青、张春桥等又把枪口对准了《海瑞上疏》。1966年2月、5月,先后又在《解放日报》上抛出丁学雷的《〈海瑞上疏〉为谁效劳?》和方泽生的《〈海瑞上疏〉必须继续批判》两篇黑文。文章诬称“《海瑞上疏》和《海瑞罢官》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 对《海瑞罢官》和《海瑞上疏》的批判,完全是“四人帮”为了政治斗争需要所制造出来的一起冤案。在这起冤案中,吴晗、周信芳、马连良、许思言以及一批领导干部、著名艺术家被牵扯了进去,被打成黑帮、反革命、牛鬼蛇神等等。吴晗被投进监狱,遭受种种摧残和迫害,他的夫人袁震也被送去“劳改”,袁、吴二人于1969年先后含冤而死。他们的女儿小彦深受刺激,精神失常,后被抓进监狱,也于1976年去世。 吴晗一家四口,竟死了三个,仅儿子吴彰幸存。马连良从1966年8月开始,家庭遭到洗劫,自己被囚禁,家属遭株连。在半年多时间里,马连良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侮辱与折磨,忧愤成疾,于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终年只有66岁。马连良原是回族,按照伊斯兰教风习应予土葬,但当时造反派却强迫将他火化了。 周信芳先是被隔离、抄家、遭批斗,还被押上高架轨线修理车,胸前挂着牌子游街示众,后来干脆被投入监狱。他的夫人受到株连,儿子被打成反革命,孙女被逼成疯。周信芳本人由于长期被批斗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于1975年3月8日去世。这两位艺术大师的悲惨命运竟是如此相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周信芳与马连良分别得到平反昭雪。《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的冤案也得到平反。这两出戏还分别由北京京剧院和上海京剧院重新搬上舞台,焕发出了璀璨的光彩! 本文作者:沈鸿鑫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海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南北“海瑞”同遭大冤案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海瑞“禁迎送"、“禁馈送" |
下一篇文章: 海瑞为何被张居所弃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