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瑞是个悲剧人物
|
中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海瑞抬着棺材给嘉靖皇帝上书的事。在那时,海瑞就已经成了一个清官形象的代言人。嘉靖皇帝看了海瑞的万言书,非常震怒。不过他没有处死海瑞,但也不放过他,就关在大牢里不闻不问。嘉靖皇帝死了以后,是徐王介把海瑞从监狱里放出来。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王介决定予以重用。他让海瑞到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两年期间,“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他自己非常清廉,八抬大轿也不坐,骑驴子上班。因为他是一把手,既然他骑驴子,那二把手能坐轿吗?因此都想办法调走。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不管谁有理,肯定是富人输。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上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让朝廷放心,让苍生有福。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张居正不用他,还有一层原因: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位还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做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 现在看来,张居正当年不重用海瑞实在是正确的决定。事隔数百年之后,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伟人也和张居正的看法不谋而合。据史料记载:毛泽东曾熟读《明史.海瑞传》,被海瑞等忠直之士在国难当头之时表现出的气概所打动。1959年4月,上海会议期间,他大力提倡“海瑞精神”,号召大家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来的种种失误大胆陈言,将“五不怕”精神与海瑞的直言进谏结合起来。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到他曾建议彭德怀读《明史?海瑞传》,但在另一方面,毛泽东对党内出“海瑞”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早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在提倡讲真话的同时,就提醒大家讲话要善于选择说话的时机,不讲策略也不行。他举例说:“明朝反魏忠贤的那些人,不讲策略,自己被消灭,当时落得皇帝不喜欢。”即使在上海会议大力提倡“海瑞精神”期间,毛泽东还私下对人说:“讲海瑞,我很后悔。可能真正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因此,当时胡乔木分析说,毛泽东号召大家学海瑞,实际上还是要求不要出“海瑞”式尖锐的人物。毛泽东在对“海瑞精神”上的矛盾心理,说明从历史中吸取教益也并非一件易事,它受到主客观各种条件的制约。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披肝沥胆上陈“万言书”,结果被冠以“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毛泽东对此事件的解释是:“海瑞搬了家了,海瑞是明朝的左派,代表市民阶级和经营商业中的大官僚。现在搬到右倾司令部去了,向着马克思主义作斗争。这样的海瑞,是右派海瑞。” 以史为镜,说短论长,说到底海瑞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附文:吴晗的悲剧(此文是前年写的,遭遇退稿,原因是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 经历过文革的人,没有不知道吴晗的,吴晗的悲剧是我国近代文化史上演绎的最为凄壮的悲剧之一,它给后世的文化人留下了不少可供反思的经验和教训。事隔三十多年后,回首梳理一下吴晗的这一段人生轨迹,或许会对时下走入官场的知识分子一些启发。 吴晗是才华卓著的历史学家,剧作家,典型的精英知识分子,是既治学又从政的典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治学和从政本身是一对矛盾,前者要缜密的思维和独立思考,后者要求紧跟形势和顺应全局,二者本不可兼得,但吴晗确拼命地想使二者结合起来,协调起来,达到双丰收的效果。但结果恰适得其反:作为历史学家的吴晗,不惜把自己年轻时代独具慧眼的若干立论,因顺应政治需要而违心的作出删改,成为了史学界丧失史胆、史德的范例;作为政府高官的吴晗,虽然在各次政治运动中,用尽全身的解数,甚至不惜践踏多年学界朋友的珍贵友情,用以配合政治需要,但到头来,确成文革笫一个走上祭坛的牺牲品。 早在‘反右派’开始时,吴晗在笫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以“我愤怒!我控诉!”为题率先发表了批判张伯钧、罗隆基的长篇讲话,其内容的尖刻和阴冷超过当时最激进的左派言论,同时,他不雇多年的深厚友谊和了解,一口气点了费孝通、潘光旦、曾昭伦等十七位学术界大师级人物的名,这批人物后来大都划成了‘右派’,虽然原因不一定是吴晗的点名,但吴晗当时完全扮演了一个‘反右’排头兵的角色,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败笔。作为历史学家的吴晗,早在1940年即以对朱元璋的深入研究奠定他在明史研究上的学术地位,其代表作《朱元璋传》以史实为依据,按迹寻踪,钩校史料,独立思考提出独具慧眼的见解而折服史学界,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明史专家。但解放后直到1964年,该书先后出版三次,为了与毛泽东的见解合拍,为了配合政治斗争,每个版本的序言中,都一再作‘深刻检讨’,以致改得面目全非,令人惋惜。 随着吴晗官职的提升和政治运动的频繁,吴晗一步一趋,表态不迭。1959年春,毛泽东提出要学习海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吴晗即写出了《海瑞骂皇帝》,接着又写了《海瑞》,当文稿交胡乔木转交毛泽东后,胡转达了毛的意见:“要提倡‘左派’海瑞,不是‘右派’海瑞;要真海瑞,不要假海瑞……。”吴晗在反复揣测了毛泽东高深莫测的用意后,立即在文中声色俱厉地加上了一大段批判彭德怀的文字……。接着为适应政治气候的变化,又写出了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但吴晗作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江青一伙政治野心家独独相中了《海瑞罢官》,认为它可以作为一枚炸平夺权纂党之路的炮弹,于是,一夜之间,吴晗本意为配合‘反右倾’政治运动的剧本,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为彭德怀招魂’的大毒草;他自已也成了这个反革命团伙起手之时的“祭刀人”。 历史无情,吴晗万般无奈地谱写了他自已的人生悲歌。
|
寒江蓑笠翁 |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海瑞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海瑞是个悲剧人物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清官,还是模范官僚?——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海瑞 |
下一篇文章: 寻找屯昌最靓点 网友探访一代忠臣海瑞的祖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