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F >> fang >> 方志敏 >> 正文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述略》

1931年就纠正过毛的第一次打“AB团”)。“当时关我、审讯、打我的人,都是在一个部队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同志,相互之间非常了解,怎么致于昨天是革命的,是同志;而今天就以革命,成了敌人?”(方志纯,1987:162)道理很简单,方志纯在个别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向领导提过意见,反对上级当然就是反对党,就是“AB团”。赋予此一内残行为以一种理性的解释,则它所反映的是仅仅抽象的政治理念还收拾不住人心,还需要肉体消灭的配合。成千上万的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了,也有成千上万的先烈被同志杀害了。主持研究党的组织史的李锐说:“内战时期从‘富田事变’开始‘肃反’,打‘AB团’,打‘社会民主党’、‘改组派’、‘托派’、‘罗章龙派’等等,直到长征结束才停止。我接触到的材料,鄂豫皖、湘鄂西、闽赣三个地区误杀了四、五万人,加上中央苏区、湘赣、闽西、闽浙赣等,直到陕北,自己杀自己,总数估计不下十万人,从根据地创始人、省军地县干部,一直杀到士兵,湘鄂西杀得只剩下四个党员,许多地区是杀得自己站不住脚的。”(李锐:2001)前面所讲的卢冬生即是湘鄂西四个党员之一(另三位分别是贺龙、夏曦和关向应)。

最后贯穿革命过程的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方对曾洪易的肃反有尖锐的批评,或许是方不想公开党的内的分歧,或许是方为人宽厚,他没有对曾洪易其人作出评论。曾1932年在赣东北实行了惨痛的肃反,方提出反对后,曾将他隔离,要他写检讨,被排挤出赣东北省委。曾洪易后来背叛了革命,他的结局说明坚决执行肃反错误的人政治立场也有问题。曾洪易之后,中央又派到乐少华、刘英两人到赣东北来。方志敏认为他们政治工作做得不好:“特别是政治工作人员与战斗员有时隔膜,并且有时态度不亲爱,缺乏耐性。”(方志敏,1999:104)政治工作做得不好,政治委员的权力却一刻也没有忘记。时任七军团参谋长的粟裕在回忆过七军团和抗日先遣队内部的斗争时,都涉及到权力之争。军团政委乐少华曾给粟裕扣上“反政治委员制度”的帽子,长时期对他进行限制和监视:“这件事说起来是很荒唐的。我们在闽赣边界执行牵制任务时,一次我们阻击向江西前进的敌第四师李默庵部,消灭了一部分敌军。我从前沿跑回来请示是否继续追击,当时乐少华和军团长寻淮洲坐在一根木头上,寻淮洲同志说:‘好,好,好!’表示要继续追击。乐少华同志没有作声,我以为他同意了,一转身就走,他突然跳起来大叫:‘站住!妈那个X,政治委员制度不要了!?回来!回来!’我们只得停止击。”“我第一次见到乐少华同志是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以后,那时他刚来七军团上任,军团部在一个大庙里开大会欢迎他,请他做报告。恰巧这时我从战场回来,寻淮洲同志,见我到了会场门口,便走出来同我打招呼,刚简单谈了几句,乐少华就在会上拍桌子大骂:‘妈那个X,我在报告,哪个还在讲话?’当时他还不认识我,竟对军团长如此态度,显然是要当众耍一个下马威。”(粟裕,1988:105—106)所谓“政治委员制度”,对乐少华来说,就是只有政委才是七军团的最高领导,不承认他的最高权威,就是反“政治委员制度”。他甚至经常辱骂寻淮洲是“寻矮子”。(朱永光,1991:84)

乐少华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怀玉山失败、方志敏等人被捕后,他收集余部成立红军挺进师,任政治委员 。不久因伤离队,转去上海治疗。1936年8月去陕北保安,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不再受到重用。抗战期间在延安军事工业部门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军区军工部局长等职。49年后,任东北军区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1952年1月15日在叁反运动中自杀于沈阳。1980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予以平反。

9、路线

按照后来的评价标准,方志敏狱中文稿中不被接受的主要是他对“六届四中全会”也即王明路线的赞扬:

党中央的四中全会,是在共产国际正确领导之下开成功的,严格地揭发立三路线的错误,开展全党的反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央四中全会的决议传到赣东北时,我们满心欢悦地完全同意中央的决议,拥护国际的路线,在党内开展了反对立三路线与拥护国际路线的解释运动。(方志敏,1999:68)

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此时王明路线正占统治地位。

1930年5月,信江特委书记唐在刚到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回来后把立三路线带到赣东北。其中心是组织全国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要红十军攻打九江并配合朱毛红军攻打南昌。新路线要有新组织。唐在刚人未就在路上将赣东北特委改为赣东北省委,增加肖韶、李杰三、胡定铨为省委委员,调邵式平到中央学习,这就保证了立三路线在赣东北的推行。方志敏只能服从多数,但仍坚持留下一外营在根据地,并要带队出征的周建屏“相机行事”。红十军在向九江进发后不久,形势发生变化,十军毅然返回。此时中央特派员涂振农到赣东北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结束了赣东北的立三路线。应当说,立三路线没有给赣东北和红十军造成多大指挥员害。

真正使赣东北形势恶化的是王明路线。四中全会后,中央首先派来万永诚、倪宝树,他们批评赣东北的种种“右倾保守主义”,而方志敏则认为:“这些批评是没有根据的。赣东北的党领导赣东北人民创造了红军,创建了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如果是右倾机会主义、封建地方观念、富农路线、调和主义,路线都错了,则无法解释这些事实。”(《方志敏传》编写组,1982:195)万、倪虽然接任了省委书记和十军政委之职,但没有方志敏的能力和威信,省委即以方取代倪的军委之职,并取得“三日三捷”的胜利。但新路线势头很强,不久又派曾洪易带一批人来进一步整顿赣东北,全面掌握了省委和红十军的领导权,剥夺方志敏在党、军方面的领导权。方志敏认为,曾洪易等人的错误:一是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方志敏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述略》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