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思路点拨】
这道试题题型虽然仍按照从词语理解到句子理解到内容理解到艺术鉴赏的顺序设题,但是还是努力体现着“稳中有变”的思想。突出考查能力,题型呈现多样化。第1题从积极修辞的角度考查词语的选用评价能力,实际还涉及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看考生会不会由实到虚进行思考,能力层级是C。词语出自第二段,这一段描绘的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画面,这句话前面描写牵牛花、苦楝树、竹林,面对这些植物的破土而出的“声音”,作者不用“听着”来搭配,二用“想着”来表述,是为了突出一种通感的效果。植物成长的声音,在一般情况下,不仔细谛听,甚至不用心灵去感悟,是根本听不到的,用“想着”则把对自然界感受内化,待上访品味大自然的味道,突出主观感受,比听既更符合实际,而且引发人的联想更多,表现力更强。第2题考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实际涉及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能力的考查,考查考生会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层级为C。这句话出自第三段,突出农夫的形象。这篇文章是以年轻农夫为主人公的,主旨是通过主人公的口说出来的,这在做题时都要顾及。这句话是作者饱含深情来写的,是在给主人公塑像,展示的是一个强者的形象。“金色”是华丽的色彩,“铜色”有坚硬的质感,滲透了一种自豪,强化了阳刚之美。这一富有深情的感受,自然引起下文的进一步描写。第3题考对意蕴丰厚的语句的理解,而又涉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看会不会由表层意思作多向深层推想,能力层级为C。这句话在倒数第二段,前半句指夜来香、昙花夜间开放,与阳光无关,不符合农夫的审美意向,故称其为阴香。后半句是农夫的观点和评价,隐含了农夫的人生观、审美观。农夫的务实与崇尚光明,直率与追求阳刚,都在这句话里得到渲染和暗示,与本文的其它内容遥相呼应,特别是自然引出最后对主旨的揭示。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和对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层级为C。题目要求“联系全文”,意在强调要在提炼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这个中间过程虽然不要求写出,但是不能没有。从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前三段写阳光下晒谷,赞劳动成果之美;中间四段写发现阳光的香味以及农夫的人生选择,表现作者对农夫人生观的欣赏与肯定;最后四段写农夫的人生观、审美观,揭示主题。由此推出文章的主旨就不难了。这道题变一贯的多项选择为传统的归纳概括,近似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程序。这道题的出现,是表明对教学中不作段落分析和主旨概括现象的一种否定态度。
【参考答案】
1.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2.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了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3.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开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4.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太阳的话》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本课 教学中,我自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我设计了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在上课时交流的环节——你了解诗人艾青吗?学生都拿出自己通过课前查阅图书或者其它方式得到的有关艾青的资料进行交流,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平台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获得知识的其它不同途径。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学生在谈到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时,学生谈到,他认为诗歌很美,我就引导学生谈出他的看法,他从哪儿感受到了美,为什么感受这里很美?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正是这个较有发散性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经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维而有不同的感受。所谓“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我给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朗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3、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诗歌的内容理解有时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因此,读就成为最好的体会交流方式。在课上,我请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去悟。师生在共同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读中品味诗歌的情,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诗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学法,特别是现代诗的学习,如何把握深度,如何让学生会读,读得有感情,读得有自己的收获,还要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继续摸索。
《“番茄太阳”》教学反思
在教学《“番茄太阳”》这课时,根据课文头绪多的特点,我重点引导学生朗读第2-14自然段,找出描写明明五处笑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它所在的前后句子朗读体会感受明明的乐观,笑对生活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对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的涵咏、品味,让明明的善良震捍学生心灵。从而理解“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这个教学难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