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积累
顷刻 极短的时间。
面颊 脸蛋儿。
喷嚏(pēntì) 由于鼻黏膜受到刺激,急剧吸气,然后很快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就是打喷嚏,也叫嚏喷。
激荡 因受冲击而动荡。
嘈杂 (声音)杂乱,喧闹。
唠唠叨叨(láoláodaodao) 说起来没完没了。
充耳不闻 塞住耳朵不听。
视而不见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无动于衷:内心毫不触动。指对于应该关心的事毫不关心。
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以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声音,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2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从弱到强列举六种声音,说明人能够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可分三小层:
第一层(1—3)介绍三处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声音。
第二层(4—7)介绍三种较强的声音。
第三层(8)总结前两层,说明人只要不聋就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二部分(9—12)探讨声音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和重要意义。可分二层。
第一层(9—10)说明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第二层(11—12)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声音对我们的意义。
第三部分(13—20)建议做听音游戏,提高自己对声音的敏感程度。
三、写作方法
1.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2.本文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3.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四、问题探究
1. 作者写声音为何从“无声”写起?
开篇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2. 本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分析。
本文用的修辞方法有:
⑴排比。如课文的第1、2、3节构成了一个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而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节构成一组排比,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节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⑵设问(如: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反问(如:当一个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的运用,不断激活、调动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3.回味全文,说说本文人称使用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本文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使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仿佛感到作者是在和他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练习解答】
一 课文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必要统一。细心的同学可能都听过,粗心的同学听过也难以描述具体的感受。但不论是细心的,还是粗心的,都可以让他们讲讲各自的感受。
此题的核心在于“用心听过”,不是一般地听到,随意地听见,而是用心地有意识地去聆听,是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的,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识的。回答此题若扣住了“用心听过”这一重点,就可以避免泛泛的空谈。
二 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篇课文的语言晓畅有趣,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要读得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三 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课文中提出的五种声音游戏都挺有趣,要做好组织工作,对每位同学来说,虽然只做一种,但对全班来说,每一种都应有人来做。这五种游戏,应以后两种为重点。“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实际上已由“听”迁移到“写”,要求由乐声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这可以作为启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新途径,请大家共同来探索。将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录下来,再仔细听一听,这是用“耳朵”来细致地体味生活的方法。要启发学生:听,要用心听,想,要用心想。录下的一首歌、一段话,说不定从中能听到歌中歌、话中话,让学生体会到一点生活醉心的奇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