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简案及教后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花卉姹紫嫣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章说明顺序,感悟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视频;春天来了……
二、新授:
1、板书课题、作者(提问:本文体裁?说明对象?说明中心?)
2、欣赏百花图片
①海棠、蝴蝶兰、美人蕉、垂笑君子兰、仙客来、黄金小神童、含羞草。
②课堂链接百度,两次搜索显示其它花卉图片。
3、百花争艳,五彩斑斓,为何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讨论后明确:
抓住特征,揭示中心;设问激趣,引人入胜;引用歌名,通俗新颖;照应内容,串联全篇。
4、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呢?师生共讨后明确:
物质基础(有无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护本能);进化观点(发展过程);自然选择(昆虫影响);人工选择(科技影响)。
5、此文1980年荣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全国一等奖,并受到“获奖作品评述”的特别推荐。假如你是评委之一,请你就该文的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推荐理由。
学生可能涉及的有:结构清楚(要求学生划分层次,讨论指出第二部分如再分两层,可以有多种分法,并请两位学生到黑板板书自己设计的“文章结构图”,比较优劣);方法多样(要求学生回顾说明方法的种类,寻找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别举例);顺序合理(要求学生辨别2—6段和7—10段说明顺序的不同);语言准确(要求学生举例分析)。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延伸:
①说明文分类、本文属性。
②有关花的古诗词名句。
③.我国的十大名花(课堂链接百度搜索结果)。
④世界共同的话语言、东西方的花观念。
教后记:
我为什么选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公开课?原因有两个:一是本星期的教学进度正好位于该文所在的说明文单元;二是同事耿冬梅老师的原单位的一位同事准备讲授这篇课文参赛,耿老师问我这节课怎么上。尽管她是随便问问,但一下子就激发了我那“好为人师”的潜意识,决定3月26日上午第四节就在八(3)班开这课。
课后,我跟前来听课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致歉:“对不起,耽误了各位的午餐时间。”学校副校长王大智玩笑道:“我们已经饱了。”我知道,这是王校长的客套和鞭策,我感觉还是有必要作一番教后反思。
讲授这篇课文,我考虑不能按部就班,得另辟蹊径,否则就会平淡无奇。
首先,我精心构思了几个主问题牵引全课,希望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几个问题分别是:为何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此文为什么能荣获全国一等奖?让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研讨解答,熟悉了文本内容,也巩固了说明文的有关常识,了解了文本的说明语言、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借助学生的讨论回答来完成本课教学,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都巧妙地串联进去,一改常见的明示层进,这是我当初对教案特别设计的主要考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