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听出来了,你这个春笋娃娃长得高,长得快,长得欢。让我们向他一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来,可爱的小春笋,让我们迎着阳光,快乐地成长吧!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
(三)课外延伸
师:嫩生生的小春笋最后长成了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不简单,此时,你想对春笋说些什么呢?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你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不怕困难,长得这么高。
生:小春笋,你真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不怕困难。
师:李老师希望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都能像小春笋一样,不怕困难,努力向上。
(四)生字教学
破迎再
《春笋》写的是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赞美了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之后,纷纷破土而出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的是春笋在春风和阳光的沐浴下不断生长的情景。 一、谜语导入,有情有趣。 首先,我以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让学生们猜猜是什么东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通过媒体出示春笋图,让学生们跟春笋打个招呼,从而读好了课题。 二、读演结合,体会精神。 在解决了生字词以后,我着手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蕴藏的精神。 为能较好的让学生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精神,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轰隆隆”,春雷唤醒了谁?春笋们听到雷声,会怎样想呢?现在你们就是小春笋,请你们来说说谁看?学生们有的说:啊,春天来了,我要钻出去了!有的说:我要快点钻出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那小春笋们该怎样做呢?读读句子,找找表示小春笋钻出来的一些动作的词语。学生们很快找到了“冲破”、“掀翻”、“冒出来”这几个词语。小春笋要从地下钻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在厚厚的泥土中,上面还压着重重的石块。小春笋们,你们怕吗?学生们齐声回答:不怕!那好,我们来演一演。于是,我很深情地读课文,孩子们表演。接着,我又问:这里的“冒”,你们能换个词吗?孩子们有的说可以换“钻”,有的说可以换“长”。我追问:那作者为什么要用“冒”呢?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春笋顽强的精神。最后,我让学生们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学生们激昂的语调中,我明白,孩子们已经被小春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三、发挥想象,训练说话。 培养想象力、说话能力,是语文课堂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为培养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我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当春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地里探出它尖尖的脑袋时,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讲得很不错。让陶醉在大好春光中的孩子们“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当他们的想象插上自由的翅膀,不可避免会有奇思异想,又何愁碰撞不出创新的火花?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