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 - 营养分析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都说“浓缩的是精华”,用在笋身上一点也不为过。笋尝鲜可取,但无多大营养,这是不对的。据现代科学化验分析:鲜笋营养价值高,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及钙、磷、铁等。
笋在古代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现在市场上买到的笋,又分为“冬笋”和“春笋”。“其实冬笋和春笋都是一家人,不过采摘时间不同。都由竹鞭上的笋芽发育而成。一般竹笋长出土面前称为“冬笋”,出土后叫“春笋”。冬笋吸收了冬天的阴气,因此有滋阴的功效;春笋接受了春天太阳的照射,有一定的生发作用。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儿童患麻疹、水痘,就可喝点春笋鲫鱼汤让体内邪气散发出去。此外,春笋的营养成分也更胜一筹。春笋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口感上,冬笋肉质细密,涩麻鲜甜;而春笋已长出地面,像树芽一样,更嫩滑爽口,但少了冬笋的丰富口感,偏老的春笋纤维过多而吃着有点渣。外形上,冬笋是底座所以短粗,春笋则细长。
笋虽好,但草酸含量较高,肾炎、尿路结石病人不宜食用。一般人每周吃1—2次竹笋,每次不超过100克为宜。搭配方面,由于含氮类化合物,适合与肉类一起烹调,会显出特别鲜美的味道。剥好的笋如不马上吃,最好在表面抹上盐,放冰箱冷藏,可长久保持其鲜味。
春笋 - 种植技巧
春笋笋前施肥,是补充笋用林地养分,
保证春笋高产、稳产、优质的有效措施,其增产幅度在25%以上。
施肥时间
笋前肥一般掌握在出笋前1个月,即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各地可根据气温回升情况而定),此时施肥,能促使已萌动的笋芽健壮生长。
施肥种类
主要施用尿素、碳铵和氨水等化肥,也可施经过充分腐熟的菜籽饼。如能配合施用硅肥,则效果更好。竹叶、稻草、猪牛栏肥中含硅量较多,钙镁磷肥及过磷酸钙能补充林地的含磷量,可根据情况适当施用。
施肥数量
应根据林地土壤肥瘦情况及竹笋产量目标而定。如果1亩林地以年产竹笋1500公斤为目标,则每年需施氮肥47公斤、磷肥21公斤、
钾肥20公斤。其中笋前肥施用量占2/5。施肥时,如只用一种肥料,则尿素每亩用50—70公斤,氨水每亩用75—100公斤,菜籽饼每亩用50—75公斤,碳铵每株母竹用400—500克。
施肥方法
笋前肥以在竹蔸施为好,也可采用沟施。前后在离母竹笋基1—2米处,开25—40厘米深的圆状或辐射状沟,将肥施入后复土。后者是每隔2米开一条深30—40厘米的水平沟,将肥施入后复土。如无化肥、菜籽饼,也可施用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方法是:在距每株母竹笋基1米左右的上坡,挖一个深30厘米的土坑,施4%浓度的人粪尿。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应选择3—4年生的母竹施肥。施肥时如土壤干燥,化肥浇施比干施好,深施比浅施好,有利于肥效的充分发挥。
春笋 - 采挖方式
春
笋的采挖与留养既是对竹林中林副产品的收获利用,也是垦翻林地、调节竹林结构、密度和质量的一种手段。挖笋留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竹林今后的生长发育。现特将挖、留春笋的技术介绍如下:
“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春笋,它的出笋期分三个阶段:初期,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中期,在4月中、下旬;后期,在5月及其后。凡出笋初期和后期的春笋,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部采挖。而中期出土的春笋,因个体大、健壮、生命力强,应选留其大部分养育成竹。应挖去的是小径笋、弱笋、浅鞭笋、歪头笋、小笋、退笋等。退笋的特征是:晴天的上午笋尖无露水、笋壳脱毛、色暗、质软。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笋后要立即复土填平笋穴。